1、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3、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三道例题来检验一下对古代教育名言的掌握情况吧。
4、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5、“精卫无穷填海心”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6、(解读)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7、(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8、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孟子》名言精选及翻译,欢迎阅读。
9、(2)你认为作者的论述有说服力吗?体现在哪里?
10、(威)天下:威慑。
11、(翻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2、(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13、众人拾柴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14、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5、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16、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孟德斯鸠
1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8、“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19、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就像射手一样,要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再去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也不能责怪比自己射的准的人,而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0、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21、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即使一个人再有才干,在整个世界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正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多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
22、什么是大丈夫?孟子在这里给出了一个定义:富贵不能使他道德堕落,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权势不能使他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叫作大丈夫。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