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不耻下问的上一句(摘抄38句)

发布时间:2023-08-18 11:20:45 / 作者:admin

不耻下问的上一句

1、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敏而好学,对于能做到大夫的人来讲,必然是非常聪明之人,而这个聪明的人却能做到勤勉好学,实在是不容易。(不耻下问的上一句)。

3、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4、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

5、好了,今天我们略微普及一下诗词文字。当然来源于“不耻下问”了。

6、那孔文子不是如此,他「不耻下问」,「下」就代表比他年岁小的人,地位比他低的人,学问比不上他的人,他都肯向他请教。他不感觉这有什么不好,不以为耻,叫「不耻下问」。所以就这两句话来讲,合乎周家所定的那个谥号,凭这两句话,就可以得一个「文」字。

7、唐五代“诗僧”齐已(yi),写过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8、(云说《论语》)《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十五章

9、这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

10、后来很多人也都认为“数”改为“一”好,但郭沫若先生却认为,齐已写早梅用的是白描手法,不加渲染烘托,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数枝”没什么不好,因此,“改固可,不改亦未尝不可。”一个推敲语言,一个尊重事实,都能够言之成理,可见角度不同,看法就可能不同。

11、网络曾流传一句经典的话,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12、以前周星驰在跑龙套的时候,每次都只是在电视剧里露出一个镜头。比如死亡的镜头,就是一瞬间的表现。但是周星驰每次都会很诚恳邀请导演给自己机会再多试下,让他多试几下,他就会表现不同的死法。

13、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14、(成语释义)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下,地位比自己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指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1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作是“文”呢?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谥号为“文”。什么是谥号?就是一个人死后的定论,这是非常慎重的事,中国文化历史特有的事,也是为很多人生前看重的事。

16、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

17、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8、第二个阶段:学而不厌。把这个事反复的揣摩,如切如挫,如琢如磨,学而时习之,总有一天,忽然顿悟,豁然开朗,这个道理就是你自己悟出来的道理,别人再也拿不走。Stay hungry!永远觉得饿,永远不满足。有的人说,学习很痛苦啊,这只是你痛苦,有很多人学东西的时候是很快乐的,能够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这种快乐。就像你刷抖音就不会讨厌,你看小说就不会讨厌是一样的道理。

19、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20、古人为求一个字而不耻下问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2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2、孔文子有劣行,而谥号为文,所以子贡有过困惑而问。孔子德宏量广,乐道人之善,不愿揭人之恶,不因孔圉有错而抹煞其优点,故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形容孔文子之长处,此章可见孔子之心胸。

23、所以,孔圉大夫有这样的品质,也就能够担当起“文”这个谥号,可见孔子对他的肯定,也向他学习。

24、这里子贡就问孔子,孔文子就是孔圉,「何以谓之文也」,他怎么能够在谥号,里面给他一个「文」呢?「子贡问这个意思,就是说孔圉,他那时候,他的家庭里面,在家里面有一些事情不好,办乱了,后来死了以后,得了一个「文」字这个谥号。是什么道理呢?

25、  关于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挂在嘴上说的人多,真正做到的恐怕没有多少。之所以少,关键要害在于这个“耻”字。耻字的根源在于这个“下”字。再往深了挖,背后就是一种心态在作祟。这个心态就是高高在上,上去了下不来的心态。

26、(释义)敏:勤勉;好:喜好。耻:羞耻,奇耻大辱。

27、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人物,他门下弟子众多,相传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被称为“七十二贤人”。他与他的弟子经常就一些事情或言行展开讨论,通过这些讨论,孔子及时地对他的弟子进行教育和点拨。

28、“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

29、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说,三个人走到一起,一定有一个人比我厉害。学会不耻下问,从本质上来说,是我们追求真知的表现,也是丰富自我的必然过程。

30、译文:天资聪慧,又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的行为,当作是可耻的行为。

31、每个人都有面子,面子可以说会维护我们的自尊。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不要因为面子而忘记了自我成长的目标。

32、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而且非常谦虚。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赐给他“文公”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有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谥号?”孔子听了微笑着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谥号并非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并决定要向孔圉学习。

33、(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移樽就教

3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至今仍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聪明的人往往不甚好学,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容易,所以孔子赞扬。而“不耻下问”更难,“下问”,即以上问下,以长问少,以知识多的问知识少的,诚心请教,不以为耻,泰然待之,所以孔子大加赞扬。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35、今日话题:你会不耻下问吗?欢迎探讨与交流。

3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选自于《论语•公冶长》,意思就是说“勤奋好学,不以向比自己不如的人请教为耻。”

37、后来,子朝因故逃出宋国。孔文子就让太叔疾休了子朝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孔姞(jí)嫁给了太叔疾。但太叔疾却派人把他前妻的妹妹引诱出来,安置在"犁"这个地方,还为她修了一所宫殿,就好像他的第二个妻子。孔文子为此事大为恼怒,准备派兵攻打太叔疾。孔子劝说孔文子打消念头。最后孔文子又把女儿强行要了回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