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精选论语必背六十句(摘抄62句)

发布时间:2023-08-15 09:41:50 / 作者:admin

精选论语必背六十句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精选论语必背六十句)。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5、(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8、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论语·子路》。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4、孔子重视个人的修养,认为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首先是爱人的能力。爱人就是首先要爱父母,其次是爱兄弟,再次是爱朋友,最后是爱大众、爱人类,这样才能做到仁。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有尚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历史典籍、文献知识,以及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实践,这样在生活中就会明白掌握世事的规律,恰当的处理事情,懂得人生的道理,圆满自我的价值。

15、(讲解)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6、(译)只传述(旧的文化典籍)而不创作(新的),相信而且喜爱古代的文化典籍。

17、(译)孔子说:“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18、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9、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先秦《论语·宪问》。

2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23、孔子语录,是由丁往道精选《论语》中一百则,分为“论仁”、“论礼”、“论孝悌”、“论政”、“论知行”、“论教与学”等十二个主题,将孔子对道德、教育、修身、齐家、治国的看法和他的崇高理想系统地表现出来。

24、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25、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26、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8、乡原,就是老好人,这种人善于伪装,看上去是善人,其实是和稀泥,与坏人同流合。这种人很容易乱德惑众,贼害道德。

29、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30、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

3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2、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33、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3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6、解读:孔子日常很少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

37、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3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40、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1、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额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

4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44、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5、解读: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46、解读:孔子注重人的实际行动,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巧言、心口不一。要有质朴的精神和本色的态度。巧言令色的人往往轻薄不务实,一味追求外在的悦人而不去修养自己的仁德,常常摆着伪善的面孔混迹在人群之中,摇唇鼓舌,惑乱人心。

47、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8、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50、(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51、儿子犯了错,父亲为他隐瞒;父亲犯了错,儿子为他隐瞒,虽然看上去好像不那么正能量,但这已经体现出人性的耿直来了。

52、(译)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3、从我们传统文化来讲,凡事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先有体,次有相,然后有用。这里的“性”指的就是本体,“习”指的就是用,不但是人,乃至万事万物的本性都是相近的,所以说“性相近”。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到后来差异越来越大,所以说“习相远”

54、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55、(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5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7、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8、孔子提出的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这三点,是有感于当时社会风气的颓坏现象,说像这样子的社会,就没有什么可看了,感叹当时文化思想的衰落。孔子所说的实际上是礼要以内在的真实感情为基础,认为人的道德内在性是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不能化为一套外在的力量。在古代历史中,在上位者有一套完整的维护统治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可是,如果没有内在的真实感情、对他人的爱和尊敬,那么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维护统治,实现无限膨胀的私欲的规定而已。

59、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60、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61、(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