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学而篇赏析感悟(摘抄67句)

发布时间:2023-07-23 11:17:49 / 作者:admin

论语学而篇赏析感悟

1、《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2、  我们平常倡导“好学”,注重强调学习态度,或者用于学习的时间,从这则论语上可以看出“好学”其实跟人的欲望也是相关的。我们应该好好的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3、内容:完整声音作品(音频请以问候焦广夜听的网友和自我介绍开篇,别忘记附文字稿和个人照片哦!)

4、子贡章揭示学者范例,比较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包括:境界、路径、意义、体会等等范围。(论语学而篇赏析感悟)。

5、  好了,分享心得就到这里,请大家也各抒所解,让我们共同进步。

6、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另一种是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人的尊称。

8、  我最印象最深的一章——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则是在讲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9、李白曾有诗言:“古来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了做学问的境况,要有耐得住寂寞、不怕凄凉的精神。活着的时候很有可能,没有一个人了解他,有时甚至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其思想的伟大价值。

10、论语教会我们从另外一方面看问题,学了就要运用,在实践中使用,因此学习虽苦,但是生活中通过学习能使事情容易不是个快乐的事吗?学而时习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看望自己,可以交流心得,不也是快乐的事吗?

1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13、《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14、《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中华文明的汇聚,是一位谆谆教导的老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论语学而篇赏析感悟)。

15、论语的学而篇第一中共有十六章,我最喜欢的就属里面的第四章孔子的弟子曾子的所说的。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过来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了呢?”

16、2021年成都市新都区北星小学校月度“智慧教师”

17、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18、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教师的我们,尽自己所能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定会相聚在美丽的校园,再画美好蓝图!

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第一章的首句话,浅释本意就是先学,再学习时要常常复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你说能不高兴吗?程子说过,“重习之,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这句话的重在“学”与“习”,后就是悦(说)。固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

20、“为仁之本”仁,是孔子所倡导的最高道德范畴。孝悌是仁心的表现,爱人从孝悌开始。孝悌是践行仁德所应遵守的根本原则。

21、  孔子谈好学,从来都不是光指学“文”,而更重视内在道德、仁义的领悟与践行。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虚心向品行端正的人学习,修正自身的品行,让自身更完善。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

22、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4、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25、《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26、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该如何改进等。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实、圆满,并最终获得幸福快乐。所以,人的一生,关键是自知自立。自己是否幸福快乐,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总结及感悟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话,说明了取长补短的道理。后一句话,说聪明敏捷的人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句话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28、《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29、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30、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学习知识,那么该如何行?无非是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做事。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学堂里形成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

31、   这场“抗疫”阻击战带给我们太多的恐惧、焦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与感悟,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和自己,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教育中的一堂人生课呢?

32、《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3、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34、《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5、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36、高世博,北京中学小学部四年级(1)班,今年9岁,一个自信勇敢爱说爱笑的小男孩。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读书、游泳、打篮球、踢足球还喜欢观鸟。并多次参加区级、市级鸟类知识竞赛、北京市中小学鸟类摄影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人生格言:放飞梦想,超越自己。

37、“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恼怒。因为别人的不了解而愤愤不平,争吵不休,实际是缺乏气度与自信的表现。别人不理解我而出言讽刺,我不与之争,也不怨恨之,只是淡然一笑,你有你的理解,我有我的坚持,如此而已。要做到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正需要这样的超然与坚持。人不知而不愠,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对自身所坚持之道的自信与坚守。

3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9、选自《论语·微子》。谏:挽回,改正。过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还来得及。说明人应抓住以后的时光,奋发努力,而不要沉浸在对过去的追悔之中。

40、《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41、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2、你见过高山吗?你见过密林吗?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如果你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密林的亲密,就应寻找自己身边的良师诤友,吸取他们身上的点滴长处。

43、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4、从这章里面我知道,一个人的要想提高自身条件,自身修养,就必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书中说的是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从多次反省自己,你的修养一定会逐步提高。“为人谋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的事情,做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应该尽心经力的去帮助她。“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读最需要反省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就是诚信待人,以诚信为主,而这一句就是教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是金嘛!诚实的同时还要守信用,就应该应那句信者,诚也嘛;“传不习乎”。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呢!我觉得我做的有点欠佳,因为我不是一个自觉地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

45、当您学会新知识的时候,难道不会高兴吗?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46、(3)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也可认为一起求学的人称之为朋,志同道合的人称之为友。

47、我们现在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与方法,或多或少可能都受启于《论语》,或者我们在《论语》中都能找到一些对应点。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这一理念在《论语》中早有提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中《论语》中也早有实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理念;还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所运用的问答对话式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合作探究。

48、   一国之兴,在于得人,人才所出,在于师教,师道有复,则国有望。谨奉《论语》,北星共读,望万世之师表,期先贤之精微,修行师范,维以扬德,推仁布信,教义弘文。此泰山之任,加之吾辈,前路迢远,君其勉之!

49、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此处三句是他提出的修养方法。“三省”讲的是进德修业的大事情。进德以“忠”“信”为本,修业以“习传”为基,也就是说一个人谋事要尽心竭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岗敬业。与人交往,说话要诚实。你说话不诚实,净说假话骗人,你终将没有一个朋友,也不会有任何人信任你。做到了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信,再把老师传授的学业反复练习,使之成为安身立的本钱,那么你就会成为有德有才的人而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你的生活道路就会平坦许多。

50、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51、家庭也是“孝弟”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一点上,应特别强调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如何对待上辈人,孩子会跟着学,不孝子孙的背后一定有一对不孝的父母。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妈妈特别不孝顺,婆婆年迈有病,多年卧床不起,她让儿子把一个破碗放在奶奶床头上盛饭,从不涮洗,又脏又破。奶奶去世后,这位妈妈看到床头上的破碗,对儿子喊到:“儿子,快把床头上那个破碗扔掉!”没想到儿子说道:“妈妈,不能扔,等你老的时候我要留着给你用。”

52、学习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关于学习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学而时习之”第一个人“学”指的是学习。那么,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很多人把学习当作知识,那么这种认识就有些偏差了。大千世界,知识海量,如果把学问当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做不了了。

53、当您考下了驾照,只能说明仅仅是具备驾驶资格,离真正的“会”开车,还差的很远,当您长期练习,可以自由驾驶至千里之外的时候,难道不喜悦吗?时多为时常之意,但是有时候也是定时之意,讲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只是没说明具体如何操作罢了。艾宾浩斯记忆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时代一定都听说过,我也的确用之背过单词,知识没坚持下去罢了。

54、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即“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每个人在阅读学习中得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经验的体会,在不断的反复磨砺中得到升华,这不就是令自己感到愉悦的嘛!

55、这个暑假,我仔细阅读过了《论语》,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所谓的圣人,贤者。他的《论语》让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奥秘。

56、“礼”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礼”是西周以来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它是用来维护上下尊卑关系的。因此,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态度,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所以“礼”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礼”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尊敬她们,对她们的教育,我们应认真聆听,保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习惯。

57、“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实际行动,尤其强调人应该言行一致。但是,当今社会,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巧言令色、长袖善舞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浮夸的表现方式,渐渐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踏实、质朴的精神抛诸脑后,“仁心”则更不必说。在我们夸夸其谈的背后,藏着的究竟是难填的欲壑还是真心诚意?撕下我们挂在脸上的面具,摘掉强作的笑颜,一张张疲惫而冷漠的面孔背后,还有一颗空洞的心。我们在今天读《论语》就应该抛开尘世烦扰,摒弃花言巧语,寻找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我们所渐渐丧失的“仁心”。

58、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论语十则赏析有感篇二这个暑假,我仔细阅读过了《论语》,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所谓的圣人,贤者。他的《论语》让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奥秘。

5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为别人的子女,在家里应该孝顺父母,在外面应该尊敬兄长。这一句跟我们背的《弟子规》里面的宗旨一样:孝顺。

60、(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付诸实践,这不是令人愉悦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正是共谋论道之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气度吗?”

61、   2012年给一届复习班的学生讲《论语》60则,自己精心挑选,印刷成小册子,并引导学生写学习心得。自己还开通了新浪微博,每一则的心得都精心写在140字以内,一直坚持到2013年的5月份。之后的几届复习班都坚持学《论语》60则,并要求写写心得,背诵默写。

62、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63、如果能拜能者为师不容易,那“不耻下问”就更难了。首先,你得虚心,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64、《学而》里面还有很多名句,值得我去学习。它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65、“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刃,则以学文。”只是孔子在教导学生们说:“同学们,任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谨慎。”其次,做人诚信十分重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才将会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66、在现代社会,人们价值观友了一定的变化,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口才太过于笨拙,不善表达自己,也会给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带来一些障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