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注释)三军:古代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或左、中、右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第一个夺:丧失。后一个夺:改变。
3、(74)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南唐·李煜《乌夜啼》
4、(30)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5、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
8、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9、这句话一直被理解为“毫无根据”的意思,其实却是恰恰相反!
10、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1、(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1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到韶山)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课本P45相关链接)
17、 《传家宝》乃清代文人石成金所著。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扬州人。
1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9、(43)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21、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4、(87)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引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句。
25、(解读)出自《孟子•离娄下》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26、·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27、 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又称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有历史记载的对联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上联最后一个字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平声。
28、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29、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0、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
31、(4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3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3、综合以上两条,从人的一生来看,最初接触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和“礼仪”。人出生后,首先教给他的是简单的礼仪知识和规范:在接人待物方面,要恭敬、谦逊、礼貌;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调和、文雅。这是人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此后,人们才学习善良、宽容、诚信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以教“礼”为基础,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
3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8、“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3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0、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41、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4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3、(解读)出自《d的十九大报告》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解读:维护国安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国家安全。
4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