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罗曼罗兰的世界观(摘抄65句)

发布时间:2023-07-12 11:01:29 / 作者:admin

罗曼罗兰的世界观

1、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第二:《伍尔夫读书笔记》。里面有很多好看的书评类文章。想要学习如何写书评的朋友们可以去阅读学习。

3、11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4、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当你看清世界后,依然选择去热爱它。

5、第 1 本:《教父》汤姆汉克斯说它是男人的圣经。我在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似乎懂得了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那就是对强权的渴望。在作者笔下人们的道德标尺不知道该如何丈量了。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你会不自觉地认为其实杀人的理由有时可以理解。为了维护自由、生存、亲情、金钱和尊严一个男人有时必须残忍。老教父说出的那句话让我很感动:“我一辈子谨小慎微,为了保护我的家庭。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可男人不行”。一个男人的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心,没有什么比这更可贵了。当法律不能给予人们合理、平等和公正那么人们就会变得疯狂,病态的社会会产生各种病态的现象。维托考利昂是一个神化的人物,社会上没有他摆不平的人和事,当然这些目的达成,有些人心愿的满足背后可能会有着血淋淋的事实,而他所做的事又是那么合情合理。他看上去像绅士一样温文尔雅,这个沉稳冷静的他既睿智又仁慈,深得周围人的爱戴和敬仰。.................。(罗曼罗兰的世界观)。

6、1931年和1934年,罗曼·罗兰先后发表《向过去告别》和《全景》两篇总结性的长文,概括自己在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和以苏联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之间,探索社会发展出路的思考。1917年列宁曾邀请罗兰去俄国,他拒绝了,说自己不愿陷入政d间的混战。但十几年后,在著名的《向过去告别》一文中,罗兰宣布从此同曾经的“精神独立”思想决裂,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证明是“真正精神独立的唯一保障,是个性充分发展的唯一可能”。

7、可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会引起人们的震撼呢?

8、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他们都有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是能够干一切事业的,他们自认他们是个很有价值的人。戴尔卡耐基

9、克利斯朵夫原型来自贝多芬和罗兰自己。比起创作历史人物传记,文学创作让他的发挥更为得心应手。罗兰把克利斯朵夫比作堂·吉诃德,仿照“愁容骑士”的称呼,封克利斯朵夫为“壮容骑士”。这部长篇小说有如一部心灵的史诗,讲述有点丑陋、粗野、才华横溢的德国音乐家,如何不肯与世俗妥协,要尽力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他屡屡碰壁而又不屈地与社会抗争,罗兰从其儿时写到垂垂老矣,亦从侧面反映了普法战争到一战前的40多年法国社会的全景。

10、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11、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才能发现真理,从而构建正确的三观。

12、29  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那里合众国的黑黝黝的田野在夜色中向前伸展。

13、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上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14、3  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

15、现在回到这个读者,他是真的注意力不集中吗?未必,也许纯粹就是不想努力、不想写作、不想读书,所有他不断告诉自己,我注意力真的很难集中,就像我叫我妈多读书,她和我说:我眼花,看不了书。(后来她有改变,选择听书)

16、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17、16 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并不能觉察到其剧烈的程度,反倒是过后延绵的折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

18、《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精心构撰的巨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19、四年前,我纵身跃入北漂的行列。那一天,我乘坐的是午夜的火车。我坐在行驶缓慢的列车上,隔着那一块小小的玻璃窗,试图去感受每个房间的气氛,每个房间主人的性格。每个人属于他(她)自己的归属感。一闪而过的方式,如同翻阅一本鲜活立体的书籍。

20、岚山一直是美丽的,大自然一直是美丽的。不过,这种美丽,只是有时被某些人发现罢了。

21、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22、他说,极少数人,有人生观,又有世界观。从宇宙观而来的世界观,你的世界在哪里?不从世界观而来的人生观,你不活在世界上吗?所以,你认为你有人生观,没有,也不需要世界观,更没有、也更不需要宇宙观——你就什么也没有。

23、当年看电影《非诚勿扰2》,李香山给自己开追悼会,实在是幽了生活本质一默。人生已逝,万事了了,生命需要阳光雨露、幸福快乐,既然已知最终结局是和光同尘,随烟散播”,又有什么理由在有限的时间感怀伤逝、慨叹世事不公呢?

24、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25、 1902年---发表《七月十四日》。

26、2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27、1886年的夏天,罗曼·罗兰被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录取为新生,到了寒假期间,他第一次读到了《包法利夫人》,为了深入领会小说的内涵,精心地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这部现实主义作品,让他在读书笔记中记下了详细的感受:“这是一部在描写丰富多彩的生活方面,唯一可与托尔斯泰的作品相媲美的法国小说。读这部小说时,所有五种感觉都有助于我们对人物形象深入理解。结果小说对良知的教益超过了对情感的教益。这个或那个人物使我们激动,但其程度不超过一个和我们并无直接关系的路人。他归他,我们归我们,互不相干。”

28、20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29、于是海斯特接受了惩罚一一在绞刑架上抱着孩子示众两个小时,并且终生穿着一个胸前有鲜红的衣服 A 字的衣服,代表“通奸”,并且直到死,也要把 A 字刻在坟墓上。

30、“少年时代,我没有自己的家,也没有家庭。学校放假,也寄食于亲戚家,从这家到那家,走亲串戚。大部分假期,我通常是在两家近亲度过的。”

31、人类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走到如今的机器时代,从“敬畏自然”到“人定胜天”,逐渐忽视了对绿色与自然的保护。以往盎然的春天,在钢筋铁骨的城市森林里渐渐消磨了滋味,多少文人作者目睹此况,内心倍感痛心和焦灼。于是,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振臂高呼生命与环境关系之密切。川端康成提笔书写《春天的景色》,惋惜美景永活在梦中……我们何时才可再听见孩童稚嫩的笑语——“你在窗边做什么?”“在等春天。”

32、如果你表现得好像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那一点表现就会使你的兴趣变得真实,还会减少你的疲惫、你的紧张,以及你的忧虑。戴尔卡耐基戴尔卡耐基名言陀思妥也夫斯基名言特罗耶波尔斯基名言的罗曼罗兰名言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玩肥皂泡的孩子,总是贪恋肥皂泡的美丽,而甘愿忍受幻灭时的悲哀

33、在中国,罗曼·罗兰作品最知名的译介者当属翻译家傅雷。他4岁丧父,母亲督教甚严,天性敏感而激烈,“故我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1927年傅雷赴法游学,他很自然就倾心于西方浪漫派文学,深受感染,但也曾写下:“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直到他在法国偶然读到罗曼·罗兰写的一本薄薄小书《贝多芬传》,“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

34、 例2学生列出关系式后教师点拨是否是一次函数,k、b又是什么?

35、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36、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

37、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当你看清世界后,依然选择去热爱它。

38、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但人感觉的美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力量是无限的,可以说人们感受的美是有限的,也可以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39、男人和异性吃饭会主动买单,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40、通过读书,会提高我们的情商,会完善我们对人生的认知。

41、第 9 本:《被嫌弃的松子一生》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世界里,游离过一个接一个的男人,女人从开始的纯真,到后来的麻木,她早已经分不清是欲望,还是真情,直到绝望的放弃自己生命的深刻,她也没有回答出生命的意义。

42、爱迪生说:要替别人寻找借口,但千万不要替自己找借口。

43、罗曼·罗兰最初一直在写剧本,他晚年在回忆录里自述:“戏剧过去是,如今仍然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据统计,他一生共写了21个剧本,公开发表过的有15个,流传下来有书可查的有12个,而真正在舞台上演出过的,尚不到一半。

44、在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听到过一些特别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仔细一听,毫无逻辑,完全是为了说理而说理,就像现在的鸡汤文、成功学一类的书。只是为了煽情、加大艺术效果,用的夸张毫无人性,这大大破坏了一个人逻辑思维的建设,也无怪乎社会上如此多的奇葩事件,因为你根本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理由让这些人去做那样的事情。可怕的是,一旦一个人思维固定之后,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的,和这样的人交流,分分钟逼死本就是悲观主义者的人,而作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只能淡淡笑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缓和气氛。

45、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别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

46、2016年是罗曼·罗兰诞辰150周年。他的英雄主义贯穿其一生,沉重而雍容。时时让人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那个著名的结尾:圣者克利斯朵夫背负着一个孩子洇渡河流,“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的嘲弄他,笑他……”只有孩子平静的声音,“走罢!”

47、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48、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49、用尽尘世的方法去禁锢法国的言论自由,其无效就等于想把太阳埋在地下或关在洞里。----《克里斯朵夫》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名人传》

50、在罗曼•罗兰的作品里面,音乐之所以有着极高的地位,并能与作品完美融合,主要原因也在于他本人有着极为出色的钢琴演奏水平,通过罗曼•罗兰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关心的并不仅仅是音乐作品的外在形式,也不局限于音乐作品在听众心中产生的心理效应,他所展现的更多是音乐家心中促成音乐来临的创造性力。

51、(提问)阅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需要英雄?什么样的人需要英雄?作者心目中的“名人”“英雄”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对“名人”的品格、心灵是否有补充认识呢? (讨论明确)因为平庸的时代,充满自私自利卑下的风气,让人“窒息”,所以作者呼唤英雄;不甘平庸生活、不屈服于物欲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们需要英雄的指引、激励;作者心目中的英雄是历经苦难的磨练,以仁慈之心,伟大的品格,映照出乎庸时代的可鄙,带领人们走出自私自利的世俗氛围,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的伟人。 (提问)这篇文章,许多语句意味隽永,含义深刻。仔细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的认识。 (1)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3)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明确) (1)“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2)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3)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提问)课外阅读《名人传》,搜集贝多芬的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名人”的“首席”送给了贝多芬? (明确)作者把“首席”送给贝多芬,是因为贝多芬最符合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仁慈,伟大的人格,命运的磨难,作为音乐家给世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  

52、“我生命的每一秒钟都被我想象中的人物夺走。”克洛蒂尔特勉强接受他搞创作,她只希望丈夫能一举成名,于是再三催促罗兰带着手稿去走访文艺界的权威人士,请求他们提拔,让罗兰感到屈辱。而且罗兰醉心1789年大革命历史,最初创作都是革命题材的戏剧,知音寥寥。直到1898年,他的剧本《阿艾尔特》《群狼》才先后在舞台上映,但文艺界反响平淡。克洛蒂尔特美梦破灭,但罗兰不为所动,两人终于在1901年离婚,分道扬镳。

53、当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54、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d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

55、纪德写道:“罗曼·罗兰的责难令我难过……至少我十分敬重他的精神人格。我相信《超然于混战之上》的作者,肯定要严厉评价老迈的罗兰。这支老鹰筑好了巢,就在巢中安歇了。”他并且尖锐地回击,“说假话,及以保持沉默的方式说谎,似乎是合时宜的”。

56、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57、在你过去的生活中,你伤害过谁,也早已忘记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你。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而是记住你对他的伤害。戴尔卡耐基

58、我丝毫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当他们阅读并理解一部经典的名著时,他们不仅会对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嗤之以鼻,而且会成为一个坚定的阅读者,并相信阅读使人明智的正确性。而《飘》就是这样一部有如此力量的作品。

59、虽然是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相抗衡的人一一冉阿让。也许正是他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又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60、对了,如果你也想阅读这些书,可以加入电子书阅读群,196本国内外经典名著书籍(文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经管励志类等),电子书版随意在线阅读和下载,加入的方法请点击这篇文章查看(加入电子书阅读群,几百本好书尽情读)

61、从作者的认识角度正确认识作者给当时欧洲时代所下的定义,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欧洲的批判。 体会作者强调的精神对人类的引领力量,了解英雄所起的作用。懂得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对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作用。  

62、积极的悲观主义——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63、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意见等等。

64、在学校的读书期间里,他对书籍更加着迷。与4个志趣相同的年轻人共同成立了一个读书小组,他们把购来的书互相传阅,一起评说书的人物故事,真是仁者仁,智者见智。这种读书的风气,让罗曼罗兰分析作品的思想得到了提高。他花时间通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白痴》、《卡拉马佐兄弟》等作品,又在笔记本上,满满地记下了这方面的读书心得。尤其是对司汤达的《红与黑》、《巴马修道院》充满赞誉之情,笔记更是详尽丰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