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摘抄62句)

发布时间:2023-07-05 12:33:43 / 作者:admin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1、所以大家都会叫他费佳。他的全名是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看看这有多长所以简称费佳陀思或费佳。1821年11月11日到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男,1821年11月11日出生,毕业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

2、   读《白痴》,也会在我们失落或者惶惶不安时,得到一丝丝慰藉,就如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所言:

3、旧的悲愁,由于人生的伟大的神秘,会渐渐转化为宁静的,感人的欢乐,而年轻的、沸腾的热血将由驯顺的、明朗的暮年所取代;我祝福着每天的日出,我的心也依旧对它歌颂,但是我现在却更爱日落,爱它那长长的斜晖和随之而来的宁静、温驯,动人的回忆,整个漫长而幸福的一生中各种可爱的形象。——《卡拉马佐夫兄弟》

4、РехнувшийсяотревностиРогожинговорит,какзавернултелосвоейжертвывклеенку,причемамериканског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а.Ипритащилнесколькоскляноксвеществом,которымтогдамаскировалинеприятныезапахи.Хотявродеубийствотолькочтослучилось…

5、这应该是对许多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人的逻辑计算必然符合自然规律,人算等于天算”的绝妙讽刺,这种过于相信世界可计算,把所有矛盾、意志神动排除在外的逻辑实际上是人类的骄傲自大。(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6、他们,正直的彼得,俊美的约翰,所有这些好人,这些耶稣习惯了一再以善意和热忱的自我欺瞒与其分享思想、他部分思想的人,这些他以为他们切实懂了他的话,以为他的思想已切实传授给他们,唤醒了他们的某种共鸣,在他们中找到了诸如理解、亲系和休戚与共的人——这一刻,在这不堪忍受的痛苦时刻,耶稣成了一个彻底的凡人,一个彻底的受难者,他坦诚地转向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靠近他们,渴望在每句蠢话、每个半吊子的友好举动中获得些许慰藉和鼓舞,他转向这些同伴,他所唯一拥有的——他们不在。他们睡觉,打鼾。这残酷的一幕盘踞在我心中。我不知这一幕如何早在幼年就盘踞在我心中。而正如我所述,一想到耶稣,对这一幕的印象,就立刻浮现脑海。

7、当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出的方子未必能够救世。尽管他很真诚想开辟一条拯救之路。而且这个路上,人们要放弃从前所信奉的一切原则,放弃自己手中所拥有权力,将一切都交给上帝,进行灵魂的清洗。当然,这是很困难的。他们宁可相信托尔斯泰的温和的宗教救赎。因为前者过于激进。但是,他在人类灵魂里进行的无与伦比的深刻的拷问却为后来现代派文学开辟了道路。这种灵魂的自省突出了西方的“忏悔”意识,将忏悔推向极致。不只是对神父,更是对自己,对上帝,忏悔自己的一切的恶。他们重在“知”,是否助于行,就不好说了。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里所讲的,多是“知”,他尚是在行“忏”之后才写出其悔的。在其文中也重在“知”。后来,卢梭的《忏悔录》几乎完全讲知。至于行,他是不曾改变的。西方文化里强调知罪,悔罪,但对于改正他们倒是不太看重的。他们强调对自己的坚持,行动上少有改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也少有能在行为上改正的。在东方,在《坛经》里对忏悔的解释是这样的:

8、在陀氏看来,文学作品中最接近基督标准的人当属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跟塞万提斯一样,陀氏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被赋予圣人品质的人出现在现代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9、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的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10、叶潘钦一家大多是很平庸的,他们是上流社会交际原则忠实的支持者。但这样的原则又多次被公爵打破。公爵对于这个所谓的上流社会带着极大的破坏性。他在最后那场聚会上的发言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很刻意的讥讽。花瓶的打破是他内心的表征。阿格拉亚也同样带着叛逆的思想,她最终与一个波兰流亡者结婚,远走他乡。她的家族所信奉的那一套门当户对的原则被她抛之脑后。她与公爵到底还是一类人。只是公爵的破坏始终没有恶意。阿格拉亚就未必了。

11、小说最初刊发于1868年的《俄国导报》。现今留存有三本记录有小说储备素材的本子,但没有小说草稿或誊写稿存世。回俄国前陀思妥耶夫斯基烧掉了自己所有的手稿,据其妻子回忆,这是因为他担心“入境时会有人搜他的身,没收他的手稿,然后手稿就会像1849年自己被逮捕时那样消失不见”。

12、为了躲避债主,他被迫到欧洲避债。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但是要求他要在半年内写一部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写《罪与罚》,没有时间再写一部,但是出于生计只得同意。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同年,在朋友介绍下,他认识了速记学校的高材生安娜,两人高效率的工作,一个月内完成了《赌徒》,于1867年出版。

13、这部长篇小说的卓越之处在于,它表现了人类和民族充分发展的形而上学法则之间的绝对相互依赖关系。因而,人类深沉生命的任何冲动都能在俄罗斯精神的氛围中找到其肯綮。对这种处于自身氛围中的人类冲动进行表现,使之无所挂碍,自由地悬浮在民族性中,而又与民族性及其地点都不可分离,这或许就是这个作家的伟大艺术中的自由之精髓。要认识这一点,必须对各种各样胡拼乱凑的因素有明确意识,因为这些因素也可能勉强构成低级文学种类成为长篇小说的途径。

14、Втекстеэтуфразупроизносятвгрустном,ироничномипочтииздевательскомтонедвагероя–АглаяЕпанчинаисмертельнобольнойИпполитТерентьев.

15、事情是很简单的人,全部秘诀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以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16、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到的苦难。

17、因此,经典书籍是第一位的、但是很多经典文学著作不花时间细细品味,难以琢磨透其中的韵味,很多人都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是其代表作,但大多数人第一眼看这两部作品的时候,却觉得十分复杂,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经典是不好读的。但是要不要读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有你付诸时间你才能明白经典的深邃。为了让阅读经典容易一些,部分导入性的作品可以作为阅读经典前的第一步,比如很多人是看了《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才去阅读原书,但千万不能只看电影不读原书,这就好比你从照片里面看珠穆朗玛峰,你是看不出它的雄伟和震撼的。

18、这些诗意人物的世界不是理想意义上的未来图景——不会有人这样认为。不,我们在梅什金或其他人物身上没有感受到“你应当如此!”的典范性,而是感受到“我们必须遭逢此番际遇。这是我们的命运!”的必然性。

19、理性从来也不能确定善于恶,甚至部分辨不出善于恶……

20、人穷,您还能保持与生俱来的高尚的情操,可是穷到一无所有,那就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办不到了。对于一个一贫如洗的人,甚至不是用棍子把他从人类社会中干出去,而是应该用扫帚把他扫出去,从而使他斯文扫地,无地自容。《罪与罚》

21、人类存在的秘密并不在于仅仅单纯地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当对自己为什么活着缺乏坚定信念时,人是不愿意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意留在世上,尽管他的四周全是面包。——《卡拉马佐夫兄弟》

22、社会上神秘的东西太多了,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神秘的东西真的太多了!有许许多多的谜压在世人的头上,你尽量去试解这些谜吧,看你能不能出污泥而不染。——《卡拉马佐夫兄弟》

23、一切取决于人所处的条件和环境,一切取决于环境,而人本身算不得什么。——《罪与罚》

24、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陀思妥耶夫斯基

25、疯癫者们在现实中的边缘化存在境遇,使他们在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异于社会主流群体话语意识的差异。他们的疯癫是在时代弊病下,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追求,是对存在本质的进步性探求与拷问。他们的独特的探求结果是失败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大多遭受孤苦生活的悲剧磨难,但他们对自身及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反抗具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

26、有时常听见形容人野兽般地残忍,其实这对野兽很不公平,也很委屈:野兽从来不会像人那样残忍,那样巧妙地、艺术化地残忍。老虎只是啃,撕,只会做这些事。它决想不到去用钉子把人们的耳朵整夜地钉住,即使它能够这样做的话。

27、ПомнениюДостоевского,влитературеближевсехкидеалуХриста–ДонКихотСервантеса.КакиСервантес,Достоевскийставитвопрос:чтослучитсясчеловеком,наделеннымкачествамисвятого,еслионокажетсявсовременномобществе?

28、首先是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29、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但相对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有较多的精神障碍出现 ,因而与精神科关系密切。据报道(3 )

30、众课堂是慧田哲学2017年倾力打造的第一次思想之旅。在众多权威学者的引领下,携三五好友,与志趣相投者,一道走进那些最精深与前沿的烧脑征途,听一听人类最伟大和疯狂的哲学家们是怎样叙说和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

31、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陀思妥耶夫斯基

32、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33、人类文明意义上的至高真实性,在于世界被划分为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许可和禁忌。但对梅什金而言,至高的真实性在于他神秘地经验到,一切规则的可逆性和对跖两极的平等存在。归根结底,“白痴”导入了无意识的母权,废弃了文化。他没有打破律法的昭告,而是翻转它并指明,律法的背面写着完全相反的东西。

34、但是,在世俗层面上,梅什金最终没能救助任何人:伊波利特死了,伊沃尔金将军死了,纳斯塔霞死了,阿格利亚出走。但是,他们都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属:伊波利特没有遗憾;伊沃尔金终于开始说实话了;纳斯塔霞的悲剧人生终于解脱,她没有完全堕落;阿格利亚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之前她总是被人摆布。看来公爵的拯救终于是有用的。抛开世俗的一切,抛开伦理,抛开理性,接受上帝的拯救,只有上帝才能将人从旷野里引导出来。在小说里,除了公爵这个白痴,每个人都在罪恶里生存,每个人都在挣扎。大师给人类提供的救赎之路是上帝之路。但是这个上帝不是世俗的上帝,不是教会的上帝,而是真真正正只为拯救人类而生的上帝。在尼采那里宣布上帝已死,那是因为尼采在揭示一个真相:世俗的上帝,教会的上帝根本不是上帝。真正的上帝活在人们的灵魂里,在舍斯托夫的笔下,真正的上帝活在《圣经》里。扔掉世俗,扔掉教会,揭开重重迷雾,完全将灵魂交给上帝来拯救,人们就能完成在尘世的救赎。世俗的人们总是强调世俗的利益,愚蠢地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拯救是失败的,真是非常标准的唯物主义,可笑的唯物主义。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大师,就在向大师胡乱地喷出肮脏的唾沫星子。

35、РассказМышкина,отом,каконбылвоФранцииочевидцемказнииразмышленияхочувствахприговоренногоксмерти–личнаяисторияДостоевского.2декабря1849годаДостоевскомуидругимприговореннымподелу«петрашевцев»былоглашенсмертныйприговор.Послеобъявленияприговорабыладанакоманда«Кзаряду!»Впоследниймомент,когдаужедолжнабылагрянутькомандакрасстрельномузалпу,–милостьюНиколаяI объявилизаменуказникаторгой.

36、《别人家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 《白夜》 《小英雄》

37、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陀思妥耶夫斯基

38、谁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会成为新人。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自己就能成为上帝。

39、新版本小说的主旨是“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陀氏在给诗人迈科夫的信中称这一想法让他苦恼许久,他“害怕就此想法创作小说,因为写这个主题太过困难,我还没有准备好”。这个“庞大的任务”,这个“没有完全考虑成熟的主题”甚至把陀氏逼到了“绝望的境地”。

40、但奇怪——虽然我对常拿梅什金和耶稣相比鲜有激赏——却还会在无意间将两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我很晚才从一些隐微之处有所觉察。有一天,我想到白痴,突然发现我对他最初的思考总是涉及他貌似次要的部分。想到他,我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他出现在一个特殊的、毫无意义的次要场景中,正如我想到救主。当某时的联想唤起我心头的耶稣意象,当耶稣这个名字,响过我的耳畔或映入我的眼帘,我的第一个闪念,从不是十字架上的耶稣,旷野中的耶稣,行神迹的耶稣,或从死中复活的耶稣,而是在客西马尼园中痛饮最后孤单的一杯,灵魂在必定的舍命与崇高的新生间痛苦撕裂的耶稣。这一刻,耶稣像个孩子般渴求着最后的安慰,环顾他的门徒,在绝望的孤苦中寻找一丝温暖和属人的亲近,寻找一丝稍纵即逝的甜蜜假象——但门徒们熟睡了!他们躺着,熟睡。

41、但是,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癫痫病患者吗?

42、换一个地方能使我们大家都获得新的生机……换一个地方——也就是换了一切。——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43、ФёдорМихайловичДостоевский 

44、幻想家徒然在往日的梦想中翻寻,在这堆死灰中搜索一星半点余烬,企图把它吹旺,让复燃的火温暖冷却的心,让曾经如此为他所钟爱、如此触动灵魂、连血液也为之沸腾、热泪夺眶而出的一切,让曾经使他眼花缭乱、飘飘欲仙的一切在心中复苏。

45、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

46、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完美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现实。

47、这位秩序的敌人,可怕的毁坏者,不是以罪犯的形象登场,而是以可爱、羞怯,周身洋溢着天真优雅、纯良无私的形象登场。这就是这本可怕之书的秘密。出于深邃的直觉,陀思妥耶夫斯基将这个人描写为病人,癫痫病患者。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一切新事物、可怕事物和不确定未来的载体,一切预知混沌的禁令的载体,都是病人、可疑的人、重负的人:罗果仁,娜斯塔霞,后来的卡拉马佐夫四兄弟。他们都被描写为脱离常轨的人,古怪而异乎寻常的人。但所有这些人,这些脱轨的人和精神病人,都能激起我们像亚洲人相信他们有义务去尊重疯子那般神圣的敬意。

48、   在她离开托次基为她安排的住所时,她导演了一场喜剧。在这里她扮演了安德烈耶夫在《加略人犹大》里描述的犹大的角色,由她来拷问人的灵魂,试探他们到底卑劣到什么地步。她将十万卢布扔进火里,要加尼亚去拿。加尼亚终于克制住欲望,保持了一名男人最后的尊严。为此他得到了十万卢布的奖赏。她最后选择罗戈任是为了报复以叶潘钦将军为首的所谓上流社会的无耻,但她自己也选择了一条毁灭的路。罗戈任只是为了发疯的欲望才决定用金钱来购买她的。她为了复仇,而不惜毁灭自己。当然,她害怕毁掉梅什金。在小说里,她抽打那个年轻的军官,戏弄将军,戏弄叶夫根尼,玩弄罗戈任都是为了向欲望复仇。梅什金多次提到,这个女人是个疯子!原因正在于此。他看出她的眼里只有恨,只有复仇,他希望她能回到善,只有他能够救她,但她最终拒绝了。她到底是个善良的人,这最后的善良使她无法彻底成为美狄亚,最后她死在罗戈任手上。罗戈任是个被欲望的魔鬼附身的人,他选择用毁灭来祭奠自己的欲望,使自己沦为一个苦役犯。作为拯救者的公爵最终还是让纳斯塔霞回到了善,使这个善让罗戈任忍无可忍。如果纳斯塔霞彻底堕落,她与罗戈任还是天生一对。但是,她不是,她本应与公爵是一对,但是那样世俗的一切伦理欲望会毁掉公爵,那是她不愿意见到的。她自己选择了毁灭。公爵的救助永远有用。当然,这一切不能从世俗层面来理解。

49、陀氏的描写秉承了天蝎座作家一贯的风格:过度敏感,窒息的压抑,每一丝感情波动都神经质地夸大。此段描写中情感的关键词全部是激烈且负面的:不快,懊丧,烦恼,疯狂,激动,害怕,大发脾气,心慌意乱,张皇失措。陀氏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几乎无一例外地体弱多病,深陷贫穷。男性大多是彻头彻尾的酒鬼,在犯罪的念头间摇摆不定,女性则神经过度敏感,甚至随时可能休克。米兰昆德拉因此一向厌恶陀思妥耶夫斯基。1968年苏联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一位朋友向失去生活来源的昆德拉介绍了一份出演《白痴》舞台剧的工作。在《一种变奏的导言》里昆德拉写到:我因此重读了《白痴》,我明白就是我饿死,我也不能干这工作。那个世界充满了过分的举动,阴暗的深刻性,和咄咄逼人的感伤,令我厌恶。与昆德拉不同,山本耀司曾在采访中表示他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的书,还特别强调“所有的”。联想到他做的衣服,山本耀司喜爱陀氏也不足为奇。

50、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51、11月11日是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诞辰。青年剧院创作的戏剧《白痴·2012》以一种先驱的激情探索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悲剧与滑稽交融,使得话剧每一幕都反差更加强烈,对比更加鲜明。不难发现,《中学阅读》系列中的经典故事不仅足够现代,而且还颇有预言性。

52、在小说结尾,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死后,“идиот”一词的另一层意思——“精神错乱”“神智不清”具有了现实意义。

5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54、一个作家应该极力在平凡中去寻找既有趣味,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情调。

55、 这里的“忏悔”,简单概括就是儒家的“知错能改”。这是佛教的修行法门。在儒家文人那里影响是很大的。在《论语》里也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在儒家这里也是被遵从的重要原则之一。

56、十一月底,乍寒还暖,早晨九点左右,彼得堡一华沙铁路上的一列火车,正开足马力,驶近彼得堡.天气十分潮湿,且有重雾,以致好不容易才曙光微露,透出一点亮色.从车窗向外眺望,铁路两旁,十步开外,一片迷蒙,什么也看不见.旅客中也有从国外回来的,但坐得较满的还是三等车厢,乘客都是一些并非远道而来的小人物,出来做生意或办事的.大家照例都累了,因为一夜未曾合眼,一个个感到眼皮沉重,人也冻得够呛,一张张面孔,又灰又黄,与浓雾一色.

57、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经典妙语录大全

58、这个不散的宴席,从一开始就认为我一个人是多余的。

59、一个人是什么事都会碰上的,甚至连他做梦也从来没有梦见过的事也会碰上。——《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60、人生有多少步棋要走?我们无法预料的又有多少?——《白痴》

61、人与人之间完全合乎道理的东西,发生在客人与仆人之间就完全不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