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非子寓言的特点(摘抄24句)

发布时间:2023-09-22 09:48:16 / 作者:admin

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1、商鞅早就阐明过的“以战止战”、“以刑去刑”观点颇为韩非所赞赏,也传达了法家最终消除罪恶和暴力的赤子般的道德信念。韩非子深知,世界秩序的存续离不开道德信念的集体迷恋,只不过前提在于强大暴力的有效控制。在他看来,生命欲望彼此不可能达成一致,只有通过社会规范将“力”凝聚起来,展现为“法”“术”“势”,而为君王意志所操控。君臣、夫妇、父子之“三纲”,乃是聚“力”的三根绳线。的确,除非在死人的王国,生命欲望彼此永不可能一致。但韩非摊开导致世俗生活混乱的欲望海洋,希望凭借君王的“公平交易”重新恢复秩序,只不过是让君王成为欲望海洋本身而已。被剥夺了自我选择和决定资格的每一个臣民直面君王的权术无不恐惧而颤栗,最终必定激发生命的抗争意识,生命规范终究将挣断维系社会规范的绳线。确立规避恐惧界标的“法”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操控臣民的“术”实际上也是赤裸裸的,君王也成不了最后的“独善其身”者,“势”所独有的“刑赏二柄”,其凛凛寒光必定为黑暗深渊所吞噬:嬴秦帝国能够拥抱的也只有自身的死亡,它注定是短命的。

2、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为 林逋(填“九僧”应该也可以)。 

3、历史的事实是,嬴秦帝国经验地肉身化了法家思想,可没能健康长寿,竟然“二世而亡”:帝国政制得以继续,江山却易姓为刘。

4、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5、试比较中国现代文学中“京味”和“京派”。 

6、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7、还是史家司马迁厉害,他看透了韩非子思想的命运:既将长久地成为君主专制的灵魂,又因此必定转化为不散的阴魂而令人恐惧。

8、《庄子·天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重言意指   。 

9、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0、这个作者一定很了不起,他是谁,你们知道吗?

11、我们之所以可视《老子韩非列传》为“韩非传”,是因为无论韩非子的思想还是其生存遭遇,都清楚昭示了个性化生存和自由思想之政治生态环境的每况愈下。韩非有些口吃,说话不利索,在那个“处士横议”的时代,似乎难以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但他心灵异乎寻常的敏感,深知各诸侯国的危机日益加重了。而那个让各诸侯国危机四伏的秦王或许认为韩非在为自己写作啦!

12、史迁明言,“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的庄周,对“孔子之徒”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且言行一致,坚决拒绝了爵禄尊位,“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的确领悟了老子思想的精髓,礼乐文明在究极意义上说不过是“有国者”编制的精致网络,对于生命本身来说不过是“络马首穿牛鼻”(《庄子·秋水》)的技艺罢了。年稍长于庄周的申不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算是掌握并运用了这套技艺,在韩国成功推行“循名责实”的“术治”达十五年之久。韩非念念不忘申不害为相时的韩国气象,只是韩国再无“韩昭候”,“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三代”礼乐文明是先秦诸子思想开展的共同背景,甚至如同空气,是须臾难离的。如果说,老庄视礼乐文明为自由思想和个性化生存的桎梏,那么,申韩则恰恰视此“桎梏”为“治国”的“道术”。从根本上说,老庄与申韩虽同“绌儒学”,但二者本身其实是对立的。

13、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宰相,非常喜爱吃鱼。全国人民争着买鱼送他,但公孙仪一概不受。

14、第四部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部分(75分) 

15、第二部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共75分) 

16、没想到,卫灵公十分高兴地说:“弥子瑕多么爱我啊!为了我,连自己喜欢吃的都顾不上。”

17、自然灾害神话大多描述一个有神奇力量的英雄平息灾难、拯救人民,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18、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__等人的“雄文博采,笔力有余”表示赞赏。 

19、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知识,谈谈你对以下文字的理解。 

20、生:我没病!哼,医生就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我太了解这种人了!

21、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22、“常州词派”是张惠言所开创,由   发扬光大的,蔚为流派。

23、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主要在那些方面接受了西方现代诗歌理论?为什么说九叶诗人是中国新诗成熟的体现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