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开国大校王夫之简介(摘抄53句)

发布时间:2023-08-02 11:19:43 / 作者:admin

开国大校王夫之简介

1、(13)蒙文通:《宋明之社会设计》,收入氏著《儒学五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31-148页。

2、夫宗法虽不行于后世,而其尊祖敬宗之意,所以纲纪人伦而弗坏者,亦不过如是而止,又乌在其必泥古法为刻舟之剑哉?乃者族贤起东,遂本此旨,勒为祭典凡则彬彬乎质有其文。后之人熟讲而施行之,庶几先王之礼,不难存十一于千百,而自一家而一乡,推之天下,刘氏之教于是乎远矣。(36)

3、需要注意的是,刘宗周所说的“欲”不是朱子学视野中违背天理的情欲之作为,也不是阳明学视野中弛缓良知的明觉性、使良知的判断迟钝的因素;而是纯粹生命力的展现。“欲”的展现(实现)必然是实践性的,它必须在与外在天地自然人物打交道的实践中获得自我展现(或自我满足)。

4、(42)刘宗周:《阳明传信录》卷《刘宗周全集》第五册,第16页。

5、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6、(16)朱熹:《中庸章句序》,《四书章句集注》,第14页。

7、根据笔者的前期研究,理学以性理为礼乐在不同时代的共通基础,使得礼乐得以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封建制礼乐的问题被取消了,而是以精神内核的方式重现于平民化时代的伦理秩序建构。(18)如汪晖所指出的,郡县制度之下的封建问题集中在宗法家族制度的演变问题上。(19)(开国大校王夫之简介)。

8、(3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9、选择管志道、刘宗周这两部著作,是因为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理学家关于以礼化俗的理想设计,是在明代开始由官方和儒家士人推进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而晚明时代的这两部礼仪著作,吸收了宋明时代理学家在长达数百年时间里探讨的理论成果,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了讨论的效率,本文将集中于理学家的家礼实践,不涉及乡约、书院建设等内容。下面两小节的讨论将首先以世家重建运动为例,疏理其所涉及的思想史脉络;然后再以家庙礼仪为例,探讨宗族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哲学形式。

10、内容提要:本文以晚明思想家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画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到的多层面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由此说明,理学家以十六字心法诠释儒家道统,并非将儒学局限于“微观内在”的个体精神与心灵建构,而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11、自太史公司马迁以后,对于李陵悲剧性的一生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在主流上都是同情、理解李陵的所作所为。对于素以“夷夏之防”为务的宋儒,如司马光也是如此。臣民尽“忠”前提是君王有“义”,不然就是“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明妃曲•其二》)这一点上和司马光和他的老朋友老对头王安石的立场是一致的,而且几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学著作中不可逾越的经典,也正是因为“二司马”笔下的历史是一部有人味儿的历史。

12、前文所讲的汉代以后礼俗之间的脱节而引发出以礼化俗问题,其实就是这里所说的情感与欲望的调节问题。此即理学道统论(虞廷十六字心法)的核心内容。从这一角度来看,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道德失范局面,其实质是庶民脱离以往的伦理秩序,成为一个个欲望主体的存在。管志道、刘宗周等晚明士人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安顿这种脱离了伦理秩序的欲望主体。换言之,亦即如何因应时代变迁重建人伦共同体的问题。从礼乐文化的角度看,则是礼乐文化与人的真实生命脱节了,不再具有规范性的意义。

13、虽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是历代常见的感慨,但范濂所描述的现象是有其时代特质的。那就是中晚明时期嘉靖、隆庆年间以来,发达的商品经济给伦理秩序带来的触目惊心之冲击和破坏。伦教荡然、纲常已矣云云,并非范氏危言耸听之辞。晚明著名的三教一致论思想家管志道在其著作《从先维俗议》中对这种道德失范局面的描述也蕴涵着极深的危机意识:

14、(17)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第二章《易代之际文化现象论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130页。

15、(1)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2004年版。

16、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由于礼俗之间的脱节而引发的以礼化俗问题,是宋明时代儒者面对的核心议题之一。朱子《家礼序》称:“三代之际,备矣。然其存于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于世。…(熹)究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于国家所以崇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云。”(11)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夷待访录》中也讨论礼与俗的问题,其称:“何谓习俗?吉凶之礼既亡,则以其相沿者为礼。…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12)朱子和黄宗羲对于礼俗分离、以礼化俗议题的关注,是宋明理学一以贯之的思想主题之体现。

17、(7)沈垚:《落帆楼文集》卷八《与张渊甫》,《续修四库全书》第15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63页。

18、综上,在宋明平民化的郡县制时代重建源于封建制(贵族制)的礼乐生活,是理学家群体共同的政教理想。而相对于其他学派群体,理学的独创之处就在于,以性理为礼乐重建运动奠基。在理学道统论的核心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理学形上义理建构与社会政治秩序塑造之间的一体机制。

19、刘宗周以行乎万物一体之仁来界定义田之举,其解释完全取自“德”方面的内容,而不采取“利”的因素。万物一体之仁首先意味着人心之沟通,是指向人与人之间最根源情感本体处的互通一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意味着由于情感本体的互通,己心、人心各自得到有效的表达和安顿。用梁漱溟先生的话来说,这是“因情而有义”。(40)显然,此文带有浓厚的阳明心学印记。

20、由方孝孺的描述可知,宗族的形成需要相当高的门槛,例如主导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儒家理论素养(德性方面如孝悌忠信,礼学方面如祠祭、谱牒),以及持续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累世积德)。普通人没有相关礼学知识,只重视眼前当下的物质利益,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无法修德睦族;建设宗族这种系统性的工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当然,这种难度是针对草创时期而言的,一旦宗族建设进入规模化、程式化的阶段,则是另当别论。

21、(1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沈善洪、吴光主编《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1页。

22、在刘宗周看来,其家庙礼仪展现于事为是祭祀燕享,其文则史,其义则尊祖敬宗、收族合涣而通一体之爱。这种强调万物一体之仁、爱的价值观念,其特点是对于脱离了伦理秩序的欲望主体具有包容性。若以情感与欲望的关系来譬喻,则是通过回到两者共通的根源基础来包容欲望、调节和转化欲望。换言之,包容的目标是在欲望主体身上重新开发人伦与社会秩序的基础(良知)。这是在道德失范、欲望膨胀的中晚明社会重建人伦共同体的必要前提。刘宗周对于这一立场有一个哲学表述:

23、这篇文字彻底展现了刘宗周对如何安顿欲望主体的精妙构想。他的论述从天地人物共有的“生气”(生机)出发,“生气”是贯通主客观界、主导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蕴涵着无穷的活力。人由于独具将“生气”“宅于虚”的能力,故而在天地万物之中是“生而最灵者”。而“心”既是“生气”在人身上的体现,也是“生气”之主宰。生机呈现自身的方式总是自然而不可遏止、生生不息,刘宗周称之为“欲”。

24、另外,以南岳衡山为名片的旅游业近年也逢勃发展,让这个地方人气大增,人流带来的就是消费,就是生产值呵。衡山的旅游为什么现在这么火,主要不单是衡山,还有其它好象景点,如祝融峰,南岳大庙,水帘洞,回雁峰,麻姑仙境,蔡伦竹海等风景区。

25、理学家以礼化俗运动的核心,是在平民化社会重建宗法,其在平民(士庶人)阶层表现为宗族建设,在儒家士大夫(卿大夫)阶层则是世家(世卿)建设。依赵园先生的观察,明清之际,世家(世族)已经失去其存在条件,但儒家士人的注意力仍然集中于世家、宗法、封建等相关议题。(17)事实上,这是宋明时代儒家士人政治理想之延续:以宗族建设的方式回向三代之治。

26、《新唐书·礼乐志》称:“由三代而上,治出于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而礼乐为虚名。”(5)治出于一是指以礼导民、治教合一;治出于二则是指治教分离,官府以簿书、狱讼、兵食为治,轻礼乐教化。陈寅恪案语称:“自汉以来史官所记礼制止用于郊庙朝廷,皆有司之事。”(6)此即刘咸炘所说的礼“不周于人伦、不通乎俗变”,失去了教化、引导民众生活的功能。

27、重建世家与以礼化俗:晚明士人的三代之治图景

28、(33)刘宗周:《按察司副使吴公家庙记》,《刘宗周全集》第四册,第135页。

29、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提出“克念”,就是说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30、王夫之最后说:“百年的杀戮与动荡,无形中消散(百年嚣陵噬搏之气,寖衰寖微,以消释于无形。)”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宋祖一直生活在“恐惧”的生存现状与心理状态之中。

31、马其昶详细描述了宗法的优越性。在周代封建体制中,天子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天下共主,实际治理基层广土众民的是世袭的封建贵族(诸侯、世家)。这一体制下的治理活动是以宗族为基本单位的。宗族共同体是一个血缘、伦理甚至政治共同体,其成员之间的联系主要是血脉亲情以及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的宗法秩序。因此,宗法是宗族内统合骨肉、亲亲睦族,维持族群共同体的存续与繁荣的关键;推诸社会,也能达到厚风俗、管摄天下人心的作用。

32、(27)管志道:《从先维俗议》卷二《追求国学乡学社学家塾本来正额以订书院旁额议》,第295页。

33、刘咸炘认为“礼本于人情,非从天降,非从地出”,“礼本人情”说是儒家通常的解释,例如司马迁总结的“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史记·礼书》),孔颖达所说的“礼乐本出于民,还以教民”均指出了礼乐在本质上是风俗人情之规范化(王制)。自汉代之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由封建转为郡县,社会结构也由贵族社会逐步转变为平民化社会;但礼却只表现为作为官府事务的国家礼制或贵族生活之装饰,与民众生活无关(不周于人伦),与民间的风俗人情脱节(不通乎俗变)。

34、此处所说的宋儒是指朱子。朱子曾说:“大宗法既立不得,亦当立小宗法。”(29)根据《礼记》中的《大传》和《丧服小记》,大宗与小宗的区别是嫡长子与非嫡长子(支子)之别,古代祭礼规定了大宗主祭,小宗不祭的宗法制度。在封建制已经废除的大一统郡县时代,世袭文官在制度上已经不可能出现,大宗在宗族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朱子继承程颐的观点,主张开放小宗支子主祭。(30)这是在郡县制下复兴宗法体系的努力,通过敬宗收族,凝聚族人,教化子孙;久之便能形成理想的世家,同时也能凝聚地方社会。

35、(46)刘宗周:《微臣顶戴明纶恭申对扬之忱以图报称疏》,《刘宗周全集》第三册,第118页。

36、(43)朱熹:《论语集注》卷《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1页。

37、综上所述,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理学家回应时代政治难题时涉及到了多层面的思想脉络:礼与俗,情感与欲望的调节(亦即道心人心之虞廷十六字心法),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或者将理学道统论理解为一个虚构的、一线单传式的道之传授谱系,或者将其理解为一种纯粹哲学形上学视野中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体系。

38、之所以要重点强调的是,李陵自始至终都太对得起汉朝了。相比之下,汉武帝对李陵一家的刻薄寡恩简直是令人发指。特别是在李陵被迫投降匈奴前,汉武帝就已经多次对不起李陵了。

39、(15)朱熹:《大学章句序》,《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页。

40、起东是刘宗周表字。这篇文字的内容与上文所引刘宗周《按察司副使吴公家庙记》相似,想必亦是刘宗周本人之意。由宗族内部家庙礼仪实践,保存、推广先王之礼于一家、一乡乃至天下。此即刘宗周宗族建设理想中的三代之治图景。

41、衡阳现时的支柱产业,包括有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盐卤化工,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等。较为有名的如,特变电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富士康为龙头的南方最大的精密模具产业,以五矿金铜为龙头的铜铅锌精深加工产业,以中核二七二为龙头的军民融合产业,以天雁机械、南岳电控和湖南机油泵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等等。可见衡阳的工业,第二产业发展是非常强劲的。

42、古有最重最切之典礼,而后世之不能修者则尸法与宗法是也。立尸以妥祖考,…立宗以统族属,故有大宗,有小宗。二法皆泯于继周之秦。…宗法不立,岂但族属无统,而丧祭之礼亦乱。…今宗法久湮,而吴越之民风尤涣。虽立大宗,讵能联族属于五世之后哉?宋儒原谓大宗难立,则莫如且立小宗。其论最当。盖士庶之家无庙,既为卿大夫,安可不立家庙以祀祖考。(28)

43、事实上,道心(人与人之间基于情感的关联)所表述的是自我中的“公共性”蕴涵,它既是理学形上学论述的核心,也是宗族(包括乡约)等等伦理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哲学形式。基于道心(梁漱溟所说的情感)是人类社会凝聚和合之所托这一洞见,我们不难发现,在理学家的道心人心之辨重构过程中,理学形上义理建构与社会政治秩序塑造之间的一体性机制亦得以豁显。

44、霍去病突然这么替卫青出头明显是真流氓假仗义——我把你卫青的痛疮(牵连李广自刎)再次揭开,同时你卫青还得“欠”我份人情。而且,更冷酷的是,李敢曾是霍去病的“大校”,给霍去病帮过大忙——元狩四年封狼居胥的战役就是李敢打得头阵,俘获了大单于的权力象征“旗鼓”。

45、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46、毫无疑问,霍去病是一代名将,但也是一个非常狂野自私的人,这点和他的恩主、岳父汉武帝很像。

47、(9)朱熹:《跋三家礼范》,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920页。

48、不过,衡阳的优势在交通上,其拥有高速路的里程在湖南是排第一位的。如泉南高速,岳临高速,南岳高速,衡邵高速,京港澳高速等等,另外还有武广高铁和南岳机场。

49、顺便说一句,汉武帝对李家的态度真是很恶劣,毫无“君使臣以礼”的起码尊重——之后李敢的儿子李禹曾经被汉武帝打算吊着喂老虎。到后来汉武帝又在巫蛊之祸中杀了李禹——因为李禹的妹妹是戾太子的侧室。

50、刘宗周从阳明心学的立场对其家庙礼仪重建活动作出一个总结:

51、中国古代礼乐文明是周代封建宗法的产物,自秦代废除封建、推行郡县制以后,古代社会一直面临如何损益以及施行周礼的问题。近代川籍史家刘咸炘对此有“礼废”之说,他认为自汉代以来,“世主不能兴礼,时人不能行礼”,主要表现在“汉以后则不周于人伦,唐以后更不通乎俗变。不周于人伦者,行于朝廷而亡于乡里。不通乎俗变者,王制为俗所不遵,俗传为儒者所不许。以是二者,故虽有礼,如无礼焉。”(3)

52、注意,此时霍去病正在疯狂的掠夺卫青曾经拥有的政治资本,《史记》的记载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