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程颢和程颐(摘抄54句)

发布时间:2023-07-31 11:17:41 / 作者:admin

程颢和程颐

1、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2、  唯仁与义,尽人之道。尽人之道,则谓之圣人。(程颢和程颐)。

3、侯氏对孩子严苛,父亲程珦看不过去,常常为之发脾气。侯氏却并不妥协,乃循循善诱加以宽解,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用白话解释就是,孩子之所以长大以后不像父母那样贤德,是因为小时候犯了错误,母亲往往出于溺爱而百般遮掩不让父亲知道。言下之意,我绝不做这种对儿子成长不利的事情。关于这一点,程颐后来明显是支持母亲的,他说:“夫人男子六人,所存唯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之道,不少假也。”

4、九思,既是使命,又是期勉,让程氏后人找到了方向,也给程氏子弟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5、程颐晚年曾对弟子张绎说:“我之道盖与明道同。”(《伊川先生年谱》)也就是说,在小程看来,他的思想与学问与其兄并无二致。事实上,二程弟子与后学大多是无差别地看待二人之学。但从南宋开始,亦有学者逐渐察觉到二程学术的不同。从此,有的学者主张二程之学同大于异,也有学者则认为二程兄弟异大于同,直至现代,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如果说二程从总体精神上为宋代理学指明方向并正式确立天理的本体地位是两人相同之处的话,那么,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二程兄弟性格上的差异与气象上的差别,多少也使得两人的学术与思想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在修养工夫上,两人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6、程颢北宋(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现红安县二程镇,北宋行政隶属木兰县,二程父时为木兰县令)。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7、他的弟弟程颐,却和他相反,总认为读书没啥意思,经常逃学,到山上、河边玩耍,对读书之事不甚了了。

8、程颢、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洛学”代表人物,世称“二程”,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二程”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现均收入《二程集》。

9、  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程颢)

10、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11、《二程全书》六十五卷,明弘治十一年陈宣刻本,程颢像

12、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该书校点本。

13、由于程珦官小俸微,为官清廉,又乐善好施,程家贫穷的经济状况一直不曾得到改善。但侯氏勤俭持家,安于贫约,自己带头做表率,“服用俭素,观亲族间纷华相尚,如无所见”。己身正,则人正,程家家风由是端严。

14、传说,程颢在某县任官时,县境内有两条河,即广济河和蔡河,沿河的不法之徒,专靠威胁索取来往船民的钱物来生活。若有不从,则聚众焚烧船只以显示淫威,这样每年都有几十只船舟被他们焚毁。

15、那时候,程颢、程颐兄弟十四五岁。他们的父亲程珦在南安军做官,认识了地方县令周敦颐。程珦一看这人“气貌非常人,与语果为学知道者”,对其人品与学问都十分欣佩,于是和他结为朋友,后来又请周敦颐来给两个儿子做老师。

16、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为“二程”兄弟的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17、  其盛德之盛,足以使人爱敬。爱之则乐从,故不待劝;敬之则不敢慢,故不待惩。(程颐)

18、伊水有情,河洛有幸。时至今日,程氏家训依然润泽后世,连绵不绝。

19、  治家之道,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久,而众人自化为善。(程颐)

20、他们也是有源头的。远的是孔孟,因此洛学又被称为新儒学。

21、如果不讨厌思辨的东西,还可以再多了解一些:

22、程珦为官清廉。在汉州做知州时,州府拥有自己的竹园,历任知州都将竹园的收入作为自己的私财。但程珦却一毫不取,他对家人说,“竹园是公家财产,我岂能中饱私囊?”

23、王安石变法更新,二程与之政见分歧,不为朝廷重用,为避祸端,只好退居嵩阳书院,聚徒讲学。

24、====================================

25、程颐发愤读书,后来也成了名。他收了很多弟子,在伊川书院书院就叫伊川书院

26、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孝其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27、侯氏19岁那年,随父亲在镇江居住。恰好此时,河南洛阳籍青年才俊程珦在镇江做观察支使,与侯道济有了交往。程珦是名臣之后,其曾祖程羽乃太宗朝给事中、兵部侍郎,祖父程希振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程珦为人、为官、为学,均很出众,《宋史》评价说:“珦慈恕而刚断,居官临事孜孜不倦,温恭待下,率以清慎。”

28、然而并没有!他们的师生关系,在后世看来,相当的微妙。

29、或许真的如此。在二程兄弟的论著中,我们几乎找不到这位启蒙老师的存在。相反,兄弟二人多次强调自己学说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比如程颢就曾说:“吾学虽有收受,天理二字确实自家体贴出来。”

30、还认为理是"天理",乃人类社会永恒的最高准则,并以此阐释封建伦理道德,把三纲五常视为"天下之定理"。

31、老二程颐学业大进为世人所推崇以后,被朝廷征召进京为仁宗皇帝讲论经史,辅导读书。但程颐专心致学以后,多少有点迂腐。

32、程颢说:“道路遗弃小儿,屡收养之。”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有小商,出未还而其妻死,儿女散,逐人去,惟幼者始三岁,人所不取,夫人惧其必死,使抱以归。”当时程家是个大家族,对侯氏收养弃婴的行为,许多族人表示不满,“人皆有不欲之色”。于是,侯氏就另外想办法解决弃婴们的吃饭问题(乃别籴以食之)。其父归,谢曰:“幸蒙收养,得全其生,愿以为献。”夫人曰:“我本以待汝归,非欲之也。”

33、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34、这下程颐不高兴了,教育皇上:“方春万物发生之时,不可非时毁折!”

35、侯氏不愧为一位出色的早教专家,她在激发、督促孩子读书方面,采取了“亲情激励法”和“志向激励法”。

36、二程在其“天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他的认识论。二程还以其“天理”论发挥孔子“克己复礼”的命题,提出了自己的修养论。

37、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

38、  因为当时程颢和程颐一起居住在洛阳,因此他们的学说也被人们称为“洛学”,这也是北宋理学的基础。之后程颢又潜心教育,把自己的思想著成书册,并且用自己的毕生所得开设学庠,自己创造了一套打着“程颢”风格的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书籍为课本,再加上自己对于儒学经典高深的理解,以让受教育者循天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39、五年后的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情况发生了改变。26岁的程颢一举高中,金榜题名,官鄠县主簿;而25岁的程颐,以布衣之身在京师(今开封)授徒讲学,致“斯文大兴”。程家两兄弟一时间名声大噪于京师,再加上父亲程珦又从兴国县令荣升知龚州,一门三杰,知名朝野。

40、至正九年(1349年)农历闰七月,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农历四月,脱脱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

41、二程兄弟在十四五岁时,曾师从周敦颐问学。因此传统上认为,二程之学渊源于周敦颐,朱子作《伊洛渊源录》时,把周子列为卷首,后《宋史·道学传》也循此例,从而一般把周敦颐视为理学的开山之祖。但周程之间的传承关系到底如何,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大公案。吕大临在《东见录》中记二程语录说:“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二程遗书》卷二上,以下简称《遗书》)这大概是二程与周敦颐有师生关系的最早记载,后来伊川作《明道行状》也有类似的记载。在二程的语录及著作中,间或可以看到周敦颐的影响。但是,程颢自己又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外书》卷以下简称《外书》)程颐则说,二程问学周子后,“未知其要”,以至于“泛滥诸家,出入老释”(《明道行状》)。因此,诸如黄幹所说的“二程得统于周子”(《宋元学案》卷十二)之类的说法,严格上说恐怕不能成立。事实上,二程对周敦颐并不太以为然,语录中甚至有“周茂叔穷禅客”之类不太恭敬的调侃。而程颐十八岁时游太学,以《颜子所好何学论》一文,获得当时太学直讲胡瑗的赏识,程颐因此以师礼事胡瑗,称胡瑗言必称先生,而称周敦颐往往直呼名字,盖在二程心目中,并不十分认同周敦颐。

42、  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程颐)

43、  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程颢)

44、兄弟二人在性格上的如此反差,导致二者的人缘差异也很大。《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三中有如下记载:“二程随侍太中知汉州,宿一僧寺。明道入门而右,从者皆随之;伊川入门而左,独行。至法堂上相会,伊川自谓:‘此是某不及家兄处。’盖明道和易,人皆亲近;伊川严重,人不敢近也。”

45、要用孔子做君子的标准来修养自己的道德。不要忘记要多做善事。

46、第“天理”也具有事物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意义。

47、“二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和理学创始人,重视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主张以天理节制人欲,以道心统帅人心,以成圣成贤为人格追求。程氏家训的核心是“九思立德”: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思立德”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讲的既是做人的道理,又是修养的功夫。正是这样严格优良的家风家训,成就了程门英才辈出的家族传奇。

48、程颢才活了53岁(1032年—1085年),中了进士后当官也浪费了一些做学问的时间。

49、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50、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51、  养民者,以爱其力为本。是谓善为政者,必重民力。(程颢)

52、洛学以儒学为核心,并将佛、道渗透于其中,旨在从哲学上论证"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秩序。二程洛学是保守的和唯心的,但也包含有辩证法因素。

53、程颐和程颢,人们习惯于将他们合称“二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