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尼采虚无主义名言(摘抄42句)

发布时间:2023-07-08 16:41:57 / 作者:admin

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1、加缪为这种荒谬感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即西西弗神话,讲述西西弗被罚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西西弗将巨石推到山顶,巨石又会滚落到山脚,于是西西弗又要再把巨石推到山顶,周而复始,永远做着一种重复而没有意义的事情。(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2、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3、四种错误。———人们一直被自己的错误所养育:首先他对自己的看法总是不完善的,第二他自己加上想象的特性,第三他感到自己处于与动物、自然的一个错误的行列中;第四他经常发现新的价值标准,在一个又一个的时期内把它们中的每个错误都作为永久的和无条件的;因此现在,人类取自初始的作为这种进化的结果的本能和状态,被崇高化了。如果人们摒弃这四个错误,人们也就摒弃了人性,人道和“人类的尊严”。

4、相比之下,尼采在哲学方面倒是非常自信:“我是当今第一位哲学家,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我是位于前后两千年之间的一位具有某种决定性意义和命运的人。”尼采知道自己肩负着“神圣的义务”,这就是以他为界,“将人类历史分为两段”。他认为,“迫使人类做出关系到整个未来的决定”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

5、尼采比较重要的几个概念,包括权力(强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超人,重估一切价值。

6、(21)只有在坐着的时候……]参看莫泊桑为《福楼拜致乔治•桑的信》所写的前言,巴黎1884年,Ⅲ,尼采藏书。——编注

7、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善恶的彼岸》

8、人类的运气。——深刻思考的人懂得无论他的行动和判断是什么,他总是错误的。

9、超人不是指生物上的进化,而是超越了过往价值的人,克服以往价值的人。

10、权力意志是尼采的核心观念,恐怕也是最难理解的概念。尼采对于这一观念的表达采用了两种方法:直觉的诗意化的直接描述和大量的对比式的、否定式的理性反观。

11、鉴于读者对这一观念理解的困难,加上尼采善又善于用晓畅的科学性的语言来解说他的直觉的哲学观念,因而尼采又用了大量的笔记对这一观念加以解说。他的出发点是我们的经验世界(我们的认识最易从经验出发去猜测对象),最终通过对经验的种种否定而来暗示出他的表达对象。尼采首先将意志与意欲分开。 我们一般认为,“我”有了什么愿望和设想(意欲),这会导致一个行动,前者是因后者为果。“否!”尼采在此一刀砍断我们的思维。他说,这只是一种现象,意欲本身并不导致行动,后来的行动也与意欲没有丝毫关系。意欲和行动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即是在意欲和行动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意志——那种世界最内在的冲动。假如没有意志冲动,无论我们的想法多么坚决,都不会导致一个行动;而且,如果没有意志冲动,意欲首先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此联想到叔本华说过的一个例子:我们扔石块并不是我们的‘扔’这个动作使石子飞起来。假如石子没有‘飞’的意志,无论我们用多大的力也不能使石子飞。没有原因,没有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我们追加上去的。原因和结果只是浮在意志之流水上的木块。 

12、人们既无权要求生命,也无权要求劳动,更无权要求“幸福”:因为,众人的情况同最低的蛆虫没有什么两样

13、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善恶的彼岸》

14、博士学位还没念完,尼采就被聘为巴塞尔大学教授,当时他才25岁。在那儿,他的讲座很受欢迎,影响远远超出了大学的围墙。在此期间,他和瓦格纳(R.Wagner)的友谊达到了顶峰,当然尼采后来和他闹翻了。尽管如此春风得意,尼采还是怀疑自己能否成为“真正的语言学家”。另外,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的诞生》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人们要么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本书,要么便是激烈的反对。十年后,他终于放弃了教授职位,原因不光是头痛和眼疾的折磨。更重要的是他心情恶劣,抑郁寡欢,不能和同事相处,对在大学里教书和研究的意义也感到怀疑。

15、不知道将其意志置入事物之中的人,至少为这些事物置入了一种意义。就是说,他相信:一个意志已经在它们之中了(“信仰”的原则)。

16、人们认为女人深刻——为什么?因为人们从未彻底研究过女人。(17)女人还从来未曾浅显过。

17、哲学家生来彼此就不相爱。鹰隼翱翔天际,独来独往。燕雀只好听其自然...盘旋天际,伸爪伺机,此乃伟

18、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善恶的彼岸》

19、人们同样会注意到,杀人并非从尼采拒绝偶像,而是从他狂热地赞同偶像而找到其合理性。这正是尼采作品的不同寻常之处。对一切说是,便意味着对杀人说是。同意杀人,其方式有两种。奴隶若对一切说是,便是对主人的存在与他自己的痛苦说是。耶稣即教导人不抵抗。主人若对一切说是,便是在对奴隶制与他人的痛苦说是,这就是暴君与颂扬杀人。“你相信神圣而不可摧毁的法则,你生活在一个具有永久说谎与永久杀人的性质的社会中,却不会说谎,不会杀人,相信这样一条神圣而不可摧毁的法则,这不是可笑的吗?”的确,形而上的反抗最初的行动仅仅是抗议社会存在的谎言与罪恶。尼采的“是”将最初的“不”丢在脑后,否认了反抗本身,同时否认了否定世界现状的道德。尼采真心诚意地呼唤一个具有基督灵魂的恺撒。这就是在思想上对奴隶与主人同时说是。但对双方说是,其实便是使更有力的一方即主人神圣化。恺撒最终必然会放弃思想主宰而选择统治现实。尼采身为一个忠于其方法的好教师在问自己:“该如何利用罪恶?”恺撒的回答是:使罪恶成倍增加。尼采关于人类的不幸写道:“人类若怀有宏大的目的,则会使用其他措施,不把罪恶认为是罪恶,而使用最可怕的方法。”他于1900年去世,就在这种意图即将死亡的这个世纪边缘。他在神智清楚时徒然地呼喊:“谈论种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容易的,但人们有力量承受它们吗?比如说,我不能容忍自己食言与杀人,我已经心灰意冷,差不多好久了,但我会为此而死去的,这就是我的命运。”从对人类的全部经验予以赞同以来,其他人随之而来,他们远远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在谎言与杀人中强大了起来。尼采的责任是,出于方法方面高级的理由,使这种蒙受耻辱的权利成为合法的,哪怕是刹那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说过,将这种权利给予世人时,肯定会看到他们朝它冲去。然而尼采并非自愿的责任却走得更远。

20、人可以控制行为,却不能约束感情,因为感情是变化无常的。

21、但是,根据一位批评家的看法,尼采的音乐作品有一个主要的缺陷,即它们展示出了自身“缺乏任何真正和谐的界定,或虽有再现的动机,却缺乏旋律的连贯性”。他的赋格曲“在华丽的开头之后……很快就蜕化为更加简单的结构,他在没有不可抗拒理由的情况下,多次违背了声部写作的原则”。甚至在雄心勃勃的晚期作品中,“简短的动机占据了支配的地位,完全缺少更加宽广的旋律或引人入胜的逻辑结构,这些音乐片段从来也没有获得充分的动力来让自己变得令人信服”。这些对尼采音乐的批判性评价,或许也在对尼采的文学产物发出呼吁。在这些文学产物中,没有任何东西是用非凡的才智进行组织的,没有任何东西具有知识体系的结构感,例如,它们就不像康德的作品那样在职责工作的范围之外都展示了这样的结构感。事实上,它们就像是对于诸多边缘的哲学主题的即兴创作,突然迸发的即兴曲。

22、尼采于1844年生于一个信奉新教的教士家庭。孩提时代,他肯定已经受到了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的熏陶。据说,他能“满怀深情地朗诵《圣经》中的赞歌和演唱其他宗教歌曲,常使听众潸然泪下”。“小教士”是他的绰号。在其他方面,这位小男孩也很超群。10岁时他已谱写了一首圣歌,创作了很多诗。14岁时他已着手写自传。进入瑙姆堡的皇家学校时,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了。特别是在德语作文和音乐方面聪明过人,只是在数学和正确书写两门功课上还有些困难。当时的学校的教育很严格。有件小事可以作证:有一次,尼采当值日生,完全以幽默的口气写了一份值日报告。意思大约是:“教室里灯光昏暗,而且时灭时明,同学们都想点燃自己的蜡烛。”或者:“高一教室最近刷新了板凳。因此,对自己的占有者,板凳总有一种令人讨厌的依附性。”尼采试图把报告写得轻松活泼一点。效果如何呢?尼采写道:“呆板认真的老师们感到非常惊讶。报告如此严肃的事情怎能加入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星期他们把我叫到办公室,作为惩罚,禁闭了我三个小时,使我失去了几次散步的机会。”

23、叔本华认为这个推动一切的求生意志,就是所有人生苦难的来源。人的所有行动其实都是求生意志驱动的,表现就是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人的各种行动看似出于自己的理性规划和自由意志,其实都是求生意志通过欲望诱惑你去实现它自身的工具而已。在这里,叔本华说出了他的那句名言金句“人生就是在欲望不满的痛苦和欲望满足之后的厌倦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24、作者介绍: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25、不想要任何赞誉。因为人们做的乃是有益于某人的、或使某人满意的、或不得不干的事。

26、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27、幸福所需要的是多么少啊!(18)一支风笛的声音。——没有音乐,生活将会是一个错误。(19)德国人想像:甚至上帝也是唱歌的。(20)

28、在《曙光》的最后一则格言里,尼采这样写到:“勇敢的鸟儿成群结队,飞向远方……我们的所有伟大的导师和祖先最终都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精疲力竭,姿势可能既无威严也不优雅:这也将是你我之辈的下场!但是你或者我又算得了什么!其他的鸟儿将展翅飞向更远的地方!我们的这种信念和希望随着它们的翅膀上下翻飞,飞上了云端,飞向了远方;它超越于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的无力之上……”正是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尼采的终极心理奥秘:权力意志的永不停歇地追问!对于尼采来说,这只鸟儿飞过的地方无疑是虚无主义,它即将到达的一切也必将会变为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不会容忍任何价值形态永远占据他的地盘。也许,此即狂人之狂的根本。

29、基督教对其主人的启示有什么深深的歪曲?首先是审判的想法,它与基督的教诲是毫不相干的。另外还有惩罚与奖赏相互关联的概念。从此时起,自然成了虚构之物,而且是有意义的虚构之物,人类全体性的想法随即产生。从好消息到最后的审判,人类的任务仅仅是使自己符合于以前写的一个故事中的道德目的。惟一的区别仅仅在于结尾时人物分为好人与坏人。基督的惟一看法是本性的罪恶没什么要紧,而历史上的基督教却使整个本性成为罪恶的源泉。“基督否定了什么?所有目前冠以基督教的一切。”基督教认为要与虚无主义斗争,因为它指引世界,而基督教自身便是虚无主义的,因为它把一种想像的意义强加于生命,而阻止发现生命的真正意义。“一切教会皆是在那位作为神的人的坟墓上滚动的石头,竭力阻止他复活。”尼采荒诞的而又能说明问题的结论是上帝由于基督教的存在而死亡,因为基督教使神圣的东西世俗化,此处指的是历史上的基督教及“其可鄙的深深的表里不一”。

30、我总是希望不要知道得太多。——智慧也为认识划了界。

31、那么上帝死了,说明什么?说明旧的时代就要崩溃了。人们对基督教这个上帝的信仰已不存在了,并失去了信赖。没有了信仰,以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同样也没有了。整个世界就开始分崩离析了。人们没有了真理,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约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虚拟的,虚幻的状态。

32、真实的世界”,不管人们以前如何设想---仍旧是表面的世界。

33、因而对世界不能作出判断。对它所做的一切价值判断,最终会导致对生命的诽谤。人们在判断现存的一切时,遂参考应该存在的事物,如上天的王国,永恒的思想或道德的命令。然而,应该存在的实际并不存在。不能以虚无来判断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优势是: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一切皆被允许。”这些提法与其他千百种提法相类似,不论是华丽的还是讥讽的,都足以表明尼采接受了虚无主义与反抗的全部内容。在他关于“矫正与选择”幼稚的论述中,甚至提出了虚无主义推理的极端逻辑:“问题:通过何种手段可得到有感染性的虚无主义的严格形式?这种虚无主义以极其科学的意识教授与实现自愿的死。”

34、你的良心在说什么?——你要做你自己——尼采《欢乐的科学》

35、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36、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奇怪,人们都说是尼采杀死了上帝。真是他?其实,他没有那么大本事,是因为他写了不少文章来论证上帝已经死亡,他在《快乐的科学》里,第一次提出了“上帝死了”这一震惊论断。因此,大家才说是他杀死了上帝,也就背上了“谋杀上帝的人”名声。

37、至于上帝究竟是死怎么死的,尼采早就有了判断,他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就说过,上帝死了,一是因为上帝对人类的同情和怜悯太痛苦死亡;二是因为上帝对人类过于了解而死亡。

38、(17)研究过女人。]笔记本MpXVI4;笔记本WII第70页:研究。但女人根本就没有底,她是漏水的桶。也出自《龚古尔兄弟日记》中加瓦尼的格言,I,第325页:“我们问他,他是否曾经理解过一个女人?——女人完全是不可琢磨的,不是因为她深奥,而是因为她空洞!”——编注

39、The higher we soar the smaller we appear to those who cannot fly. 我们飞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的人眼中的形象就越渺小。

40、(13)参看科利版第13卷,11[59];笔记本MpXVI4结尾:她知道,对于十足的女人来说,一个腐烂的[小]褐斑[褐色的腐烂]是多么合适。——编注

41、人们若不首先把尼采看做济世救人者而不仅是预言家,从他的著作中便不会有任何收获,除了看到他竭尽全力憎恨卑劣的残酷行为之外。他的思想有种暂时的有条理的战略性质,这是无可怀疑的。虚无主义在他那里第一次变成自觉的。外科大夫与预言家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他们的所思所为均着眼于将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