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阳明四句真言(摘抄53句)

发布时间:2023-11-22 09:25:44 / 作者:admin

王阳明四句真言

1、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2、王阳明温言勉励:心是一面镜子,过去镜子没开,可以藏污纳垢,如今镜子已明,自然分毫毕现。这说明心学已经入门,只要好好修行,将来一定可以成圣。

3、 我们对待亲近的人往往很容易迁怒。工作学习中的不痛快,憋在心里,然后找个借口,发泄到朋友、家人身上。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自己的本能则是一种修养。

4、对朋友,不要当面斥责他的过失,可以委婉地表达,让他更容易接纳。

5、当年孔子去找音乐大师师襄子学习琴技,他每天弹奏同一首曲子,这让师襄子看不下去了,便告诉孔子:“你弹的真不错,试着弹弹别的曲子吧。”

6、吃过才知道是酸甜还是苦辣,穿过才知道鞋子是合脚还是夹脚!

7、王阳明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位是朝廷官员,他特别想学习知行合一的精髓,但是公务太忙以至于无法专心学习,便问师父该如何取舍这二者?

8、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9、 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会受损。一个人无论是贫穷富有,得意失意,都应该谦逊待人。

1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阳明四句真言)。

11、“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王阳明

12、所谓心即理,即王阳明反复强调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呕心沥血的格了七天竹子,试图弄明白竹子里包含什么道理,直到身体虚脱,真的吐血也没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他格竹子是想弄明白为什么人要把竹子和君子联系在一起,“正直”、“有节”的品质,是竹子告诉我们的吗?还是这是人本身的想法,看到竹子之后发挥想象的结果呢?王阳明认为,所有这些品格不都是人内心本来就有的吗?难道是通过格竹子格出来的吗?

13、无善无恶心之说的是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洞明无碍的,没有善恶之分,正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别而迷了,使智慧德能无法显现。若凡夫能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立时便与佛无佛的智慧袖通我们也立时便得。

14、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15、一个人无论是贫穷富有,得意失意,都应该谦逊待人。

16、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

17、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事情,才能在一件件事情中领悟到新的真谛。

18、| 来源:  来源/网络 图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19、谦逊是一种礼貌。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待人谦逊有礼,总是可以让人如沐春风。

20、所以王阳明第四句的意思是,当良知做出了关于你的心之动的当前状态善恶是非的判断之后,那你就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去听从良知的召唤,实实在在地去做,善的就去做它,不善的就不去做它,这就叫做为善去恶。

21、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22、“四句教”也是每个学者求良知的过程,良知者行动的方式方法,不管是什么朝代,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鉴于当今社会,就是提倡分清善恶,扬善惩恶。做有道德,懂伦理道德之人。

23、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24、 王阳明心学最极致的八个字——世间最高明的心理学

25、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2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27、这一主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其核心仍然是“致良知”。阳明心学的精髓就是以“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道德自觉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多元和谐的包容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精神。

28、以诚换诚,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交情丝毫不能取巧。

29、大意: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30、事前的三思往往会使得事实脱节,因此不管结果如何,先做了再说,有什么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再及时解决!

31、人要想成功,就不离不开勤奋,虽然有的人认为勤奋是最笨的办法,但同时也是最保险的办法,是通往目标的捷径。

32、回复数字 119 观赏《太极武当》记录片8-9集

3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最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第一次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34、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35、所以有善有恶意之动,就是说心从它本体的灵性状态,瞬间向经验现实世界转换,所以心之动它一定是有缘故的,有个第三者出现,那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境或者物。我对着个境,对着个物,然后我心有所动,没有在这个境,没有在这个物构成关系之前,心可以寂然不动,那叫做心本体归于它本相之寂。

36、上句讲我们的心之动会落实到善或者恶的,而如果心之动它合乎心本体的,合乎良知自身的本然状态的,这样子的一动,那它在价值上落到了善的。

37、.习近平:王阳明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附:王阳明是如何影响日本五百年的

38、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39、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40、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地对待别人,才可以敲开别人的心扉,获得别人的真心。

42、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43、当你面对犯人的时候,不会因他的无礼而动怒,不会因他的讨好而开心,不会因他的恳求而丢弃主见,更不会因自己事情繁杂而敷衍了事,无论何时都能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反省纠正,这便是知行合一的真谛!

44、感悟:很多人都以为圣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圣人其实很简单、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恶,并能从善如流、嫉恶如仇。这就是大道至简。可说起来容易简单,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45、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46、大意: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47、无善无恶是我们一个人内心最开始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在没有衡量标准之前,事物都是一样的,一旦你给出了标准,整个世界就会反过来干扰我们。所以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本心,所谓心外无物就是这个道理。

48、 王阳明七字真言里,所谓的“行”是指言出必行的意思,大丈夫顶天立地,一举一动的作为都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的行为始终逃不出别人的观察,所以心口需要统行事作风与说的一致。

49、没有办法判断,因为我们讲善的还是恶的,是在经验世界当中,就是在我们现实实际生活当中,经验价值的相对状态。只是在这个经验世界当中,我们说善的,那才会有一个所谓不善的或者恶的,是相对的。而在那个未发之中的状态,在一个超经验的状态,在一个灵性世界里,实际上你没有办法给它下判断是恶的还是善的。你下了任何一个判断,都意味着对于良知本体的贬损。

50、这就是心之体无善无恶的内涵,而心之体也必须是无善无恶的,这是阳明的高妙之处,这也是他超越了前人之处。

51、一个人有错误,直斥其过是最粗暴的做法,很容易起到反作用,不如温言勉励,循循善诱。既可以维护友谊,还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52、阳明先生说,心的本体本身就是乐。因为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把本体找回来时,本体里面就藏有乐,乐存在于我们自身的本体里!王阳明的心学正是让我们明白:心本来就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力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