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书法家的故事100字(摘抄39句)

发布时间:2023-09-17 10:00:55 / 作者:admin

书法家的故事100字

1、在刘超五十年的大字书法生涯中,留下不少作品。在西藏那曲为了鼓舞戍边战士,他写下“卫国戍边,钢铁长城”,到驻港部队他写下“稳如泰山”,在汶川、在98抗洪前线、在长城上都有他的墨迹。

2、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3、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4、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啦,“茂源记”啦,“康泰记”啦,等等,名目繁多。单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5、王育成人后,身高八尺余,胡须长三尺,容貌绝异,音声动人。许子章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为他们盖房成家,并将自己的资产分给王育。王育后来做官,很有政绩,做事果敢,一直做到并州都督,镇武将军。

6、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非常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据说他曾经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地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书法家的故事100字)。

7、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排行第上有六哥一姐。

8、柳公权,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

9、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

10、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

11、他通过十年在牢狱中书写的实践,创制出了新的书体并报告秦始皇。

12、北岛主编“给孩子系列”第9部,书法史专家刘涛为孩子撰写的书法普及入门读物,109幅精美书法插图,手把手教孩子鉴赏书法、练习书法,系统梳理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化历史。

13、之后,刘超开始给当地老百姓写大字,写春联,两毛钱一对。他年纪虽轻,但已小有名气。有时候县里电影海报要写字,哪家乔迁新居要写字,都找他。小刘超就这样挣够了每学期的学费。

14、康熙的母亲对书法颇有研究,尤其喜欢当时书法大家赵涵的一些字帖,便让康熙学习。康熙也乐此不疲,学习一个时期后康熙觉得差不多了,便试着上街写字。一天,他以秀才的身份去周至县城私访,在大街上铺开纸张,挥笔写到:“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知年”。

15、苏东坡不同意这样解释,他认为书家握笔写字并非用死力,而是自然书写,不失法度,乃为得法。王羲之夸奖献之,在于小儿写字专心致志。不然的话,天下有力者岂非莫不能书!

16、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17、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终于了解用笔的奥妙。

18、当启功先生得知梁文源是来自边疆的军人,十分感动。启功先生说:“学书法,最好的老师还是古人,代代传承下来的古人书法,尽得书法大义之精髓。如果说古人的书法是一桶水,那么当代的书法家只取其一碗水,所以,直接在一桶水中汲取营养,当是最好的选择。”

19、太尉郗鉴为长女择婿,觉得王家门当户对,便写信给丞相王导。王导是王氏家族的大家长,回信说:“来我家东厢房,任你选。”那时郗鉴镇守京口重镇,派心腹门生到王导家,遍观王家子弟。

20、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话,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21、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

22、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23、人群中有人搭话:“他就是我们周至的赵涵!”听说是赵涵,康熙立即请他到酒家,席间便请教起书法来。赵涵也不客气,从运笔到布局,从揣摩到腹稿,讲得头头是道。康熙听了如醉如痴,不住地称奇:“先生造诣颇深,教诲之言当为师训。

24、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25、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26、     9    欧阳通学书买父字 (唐)

27、冬天大雪纷飞,新疆的雪更甚,积雪经常是齐腰深。刘超就拿着拖把在雪地里面写,以天地作笔,以雪花作墨,如此方能纾解他的一番豪气。书法是描摹山水的笔触,也是刻画灵魂的艺术。

28、从此,王羲之每天挥笔疾书,写完字后就到家门口的水池去涮笔。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们把这个水池称作“墨池”。

29、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有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非常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终于了解用笔的奥妙。

30、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31、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32、羲之成名之后,攀比张芝、钟繇,每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书,犹当雁行。”抗行的意思是并行,不相上下;雁行,指相次而行,有如雁阵。

33、请帖送到了祝允明家,祝允明也不推辞,看过文章,提笔写下了两行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知府看后,大喜,帮闲们也说好好好,真乃诗文合璧,交相辉映。

34、他虽然对了下联,但心有余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农妇,再不能等闲视之,而作此狂态。遂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35、有一位知府的儿子,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有一天,这位少爷写了一篇文理不通的文章,知府看了喜不自胜,到处炫耀自己儿子的“才华”。好多帮闲文人也帮助吹嘘,有人提出一定要请祝允明来给文章题字。

36、“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37、 老妪回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王羲之若有所悟,又问:“您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请名人写幅招牌呢?”老妪闻言顿时生了气,说:“不好请呀!就说那十龄童王羲之吧,让人捧上天了。其实他那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不要学他噢!”王羲之听罢,羞得无地自容。

38、近年来,全市老年工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d的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坚决做到退职不退责、退休不褪色,在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四新”主目标和“四化”主抓手,不断靓化教学成果,坚持政治建校,始终把准办学方向,立足“五联办学”,不断扩大教学规模,坚持创新发展。持续优化教学模式,老年文化事业不断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