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摘抄80句)

发布时间:2023-09-09 11:11:47 / 作者:admin

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

1、1917年7月1日,张勋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两天后,蔡元培发布辞职书。7月20日“得北京大学职教员公函,请回校”,三天后回校复职。(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

2、1917-1927: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3、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即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并进而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首先,改变学生的观念,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其次是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教员。再次是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为了从机构设置上有利于学术研究,蔡元培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

4、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是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体现在教师聘用上采用“学诣第一”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使北大成为新思想的策源地。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

5、1926年3月18日,蒋梦麟致电蔡元培,告知北大学生惨死三人,重伤十余人,蔡元培对北京政府彻底绝望,6月28日致电国务院及教育部,请辞北京大学校长职。北大同仁及学生一如既往,极力挽留,教育部也去电慰留。但这回蔡元培打定主意,不再回北大。校史上说蔡元培的北大校长任期,一直到1927年7月,但那只是“遥领”,即密切关注,而非真正履职。

6、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7、当时北洋政府经常拖欠并挪用教育经费,使得学校教育无法正常进行,且教师工资无法正常发放。

8、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9、(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在教师聘任上,罗致各类学术人才。

10、当心“龙绥国际”!几十万人被骗,警方发诈骗预警

11、 他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12、蔡元培认为,传统文理分科的做法,不适应近代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文科里面包含着理科,理科里面包含着文科,不能截然分开。蔡元培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际障碍,废科设系。

13、▲1920年3月14日,蔡元培(左二)与胡适、李大钊、蒋梦麟在北京西山卧佛寺。

14、凯程VIP集训营:集训营环境介绍 | 20集训营喜报 | 凯程暑期集训营 | 特录班 | 暑期集训营开营 | 百日集训营 | 雏鸟班集训营 | 环境营 |

15、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16、(1)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学校和社会教育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

17、蔡元培对北大改革是全方位的,其影响甚至超出了教育领域,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8、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余光中先生曾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摇过五四摇篮的人。毛泽东在唁电中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写挽联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辉伟大的功绩。

20、他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以及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五育并举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的发展价值相统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1、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22、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23、蔡元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24、真题中有不少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当然在回答其他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将北大的改革作为例子呈现。

25、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蔡元培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要求学生从此以后一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26、 他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27、同时在实践设想上,蔡元培主张全国分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立一所大学,管理所有教育事务。大学事务,由教育委员会主持,但这最终属于失败的教育实践,大学区制度没有完全建立。

28、1922年10月19日,北大少数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肆意喧闹,蔡元培愤而辞职,总务长蒋梦麟、庶务部主任沈士远、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以及众多教授也发表启事:“随同蔡校长辞职,即日离校。”学生们没想到蔡校长如此强硬,惊骇之余,赶紧认错。10月24日,蔡发致北大辞职教职员信,要求恢复原状。

29、B.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30、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2020年西南大学学硕论述题,40分)

31、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32、但阅读这段话,最好与我对蔡元培的一再表彰相对照,方不致出现大的误差。蒋梦麟并不具备蔡先生那样的崇高威望,也没有“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无论他如何努力,都只能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管理者,而不可能像蔡先生那样成为现代中国“大学精神”的象征。这就说到了带自嘲性质的蔡元培是北大的“功臣”、而自己只能是北大的“功狗”的论述(参见蒋梦麟《忆孟真》,1950年12月30日《中央日报》,后收入传记文学出版1967年版《新潮》)。既然那么能干,为何世人普遍认定,兢兢业业的蒋梦麟,其历史地位不及蔡元培?关键是对大学精神的理解、阐扬与坚守。蔡先生所提倡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乃大政方针,影响极为深远。至于蒋梦麟,办事能力极强,人格操守也没有问题,不愧是教育名家。但若站得更高点,则会发现他太守规矩,缺乏那种开天辟地的气魄——当然,也没有那种机遇。(参见陈平原《作为大学校长的蒋梦麟》,《书城》2015年第7期)

3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其教育实践是紧密相关的,对北大的改革本身就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

34、(5)美感教育:美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35、❷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维持教育基本生存状态及其合理性。

36、 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37、 ▲1917年夏,北京大学文科英文学门第一次毕业合影,前排中坐者为蔡元培。

38、▲1933年2月17日,蔡元培(右)与鲁迅、英国作家萧伯纳合影。

39、蔡元培强调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40、蒋梦麟日后在《西潮》第十五章“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中,谈及蔡元培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既希望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十分担忧日后的校园秩序:“至于北京大学,他认为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蒋梦麟《西潮》第127页,香港:世界书局,1971年)。以此担忧,反观1922年的“小题大做”,就是为了给北大学生敲警钟——不能滥用闹学潮的权利。

41、“老北大”精神和学风的奠立自蔡元培始,此后北大历任校长不乏杰出学者或教育家,但唯有蔡元培有至高无上之地位,被不断追怀。凭借过人的学识、胸襟、品格和才情,蔡元培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铸就了一种现代大学精神,所谓“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即是遵循世界教育的普遍规律,只要不违背规律办教育,收获自不在远。

42、教育是进步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总是一代胜过一代,后人超越前人,所以教育的内容在不断更新,并力图创新知识;而教会则是保守的,《圣经》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容不得丝毫的批评。教育唯有脱离宗教而独立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43、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史中, 从早期对“三育” (德育、智育、体育) 的强调, 过渡到对“四育”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的提倡, 是对美育价值逐渐认同的过程。

44、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专硕简答题,10分)

45、1922年8月17日,因政府欠薪且侮辱校长,蔡元培领衔,与北京各国立学校校长一同发辞职通电。9月11日,教育经费依旧无着落,蔡刊发与北大脱离关系启事。9月21日,政府拨给两个月费用,答应月底前再给半个月,校长们于是复职。

46、某种意义上,蔡元培代表了现代中国大学的理想性,蒋梦麟则代表了现代中国大学的现实性,二者须互相参照,方能准确阅读与阐释。北洋军阀时期,蔡元培可以借助自己的名望、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南方政治和军事力量的牵制,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北大的独立。北伐成功,国民d统一中国,开始推行“d化教育”,教育界的情况于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只是“教育独立”的口号被禁止,连大学课程的设置也都必须接受审查,教授治校的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自由表达政见的文化空间也岌岌可危(参见陈平原《“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

47、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加强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教育发挥改善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能力的作用。

48、(1)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学校和社会教育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

49、提倡和重视女子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大力主张推广普及教育和女子教育,更重要的是,他还在实践上开创了近代中国男女同校的先河。1912年,他任教育总长后,立即规定:小学实行男女同校。继之,1917年他任北京孔德学校校长,首次开了中学男女同校的先例。两年之后,1919年他在北大开创了近代中国大学实行男女同学的先河,在政治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50、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

51、蔡元培出身翰林,二十五岁便中进士,于传统科举路上平步青云。然而,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的四年,他潜心读书,接触西学,开始同情维新,并萌生革命思想。他在寓所曾自书一联:“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以科举入仕,却不泥古,相反,极力提倡新学,不以个人得失为量度,此等胸襟非常人所能及。

52、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这一观点主要受到康德心物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两方面。蔡元培认为,人在实体世界中能实现意志的完全自由和人性的最大发展,思想和言论也不受某一门哲学或某一宗教教义的束缚。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53、列强环伺下的旧中国,究竟如何寻求出路,是当时有匡时济世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疑难。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化救国、革命救国,不同道路都指向民主共和、独立自强的共同目的。以蔡元培为首的一批学人,企图从教育出发实现“恢复国权”“教育国民,高其人格”,自是其中之一种。

54、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55、“五四”前后,由拖欠教育经费,积欠教职员薪资引发的请愿、罢教、罢课风潮此起彼伏。为维持教育的正常进行,教育界发起了向北洋政府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进而形成内容广泛的教育独立思潮,并成立了“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

56、教育独立思想萌发于五四运动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基本观点:

57、②教师聘任:以“学诣为主”罗列各类学术人才;

58、作为教育学考研er的大家,蔡元培先生更是中国教育史模块的重要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中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59、大力提倡美感教育,以此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60、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举国皆兵之制;另一方面,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需,体育是实施其他四育的基础。

61、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2、蔡元培的思想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12年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时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二是1916年至1927年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教育实践改革,并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蔡元培思想是教育学核心和高频考点,希望大家予以重视。

63、“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64、蔡元培主张“五育”不可偏废,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三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65、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66、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官僚习气的学校,蔡元培的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67、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不属于蔡元培先生所做的是()

68、简述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2018年西南大学学硕简答题,15分)

69、为了区别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不同性质,蔡元培主张“治学”和“治术”的学校应该分开办理。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的地位,是蔡元培“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观点的延伸。

70、作为北京大学“永远的校长”,蔡元培之值得不断追怀,在于其一举奠定了这所大学的基本品格。百年中国,出现过无数英雄豪杰,但要讲对于北大的深刻影响,至今没有可与蔡校长比肩者。时至今日,蔡元培之出长北大,几乎成为一个“神话”——个人的学识才情与时代的要求竟如此配合默契,千载难求,不可复得。

71、(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认为大学应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改革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72、(看不懂,上海师范大学也太爱考这个知识点了吧连着考了三年,这复现率真是高,备考上海师范大学的同学就知道怎么做了吧)

73、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官僚习气的学校,蔡元培的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74、对于蔡校长的不断辞职,同属新文化人,北大教授胡适与陈独秀的态度有很大差异。1923年1月21日,胡适在《努力周报》第38期上发表《蔡元培以辞职为抗议》,称此举“确然可以促进全国国民的反省,确然可以电化我们久已麻木不仁的感觉力”。三天后,也就是1月24日,陈独秀在《向导》第17期上发表《评蔡校长宣言》,对其辞职表示不以为然,理由是:“打倒恶浊政治,必须彻头彻尾采用积极苦战恶斗方法,断然不可取消极的高尚洁己态度。”2月4日的《努力周报》第40期上,胡适刊发《蔡元培是消极吗》,针对陈独秀的批评,为蔡先生的以辞职为抗议辩护。胡、陈的分歧,在于辞职这种抗议手段的有效性,而不在蔡元培的动机。世人即便不认同蔡先生的政治立场,也很少像林纾那样,认为其不断辞职是为了加官晋爵。

75、(1)教育经费独立:政府指定固定的款项,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2)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

76、蔡元培的辞职,不全然是针对政府,也有关涉学校内部治理的。1922年学生因不愿交讲义费而聚众抗议,历来温文儒雅的蔡校长,居然在红楼门口挥舞拳头,怒目大声说“我跟你们决斗”,并随后带领全校重要教职员集体辞职。在同年10月25日北大全体师生会议上,蔡元培解释他这次为何要“小题大做”:“二千几百人中,偶然有几个神经异常的人,不算奇怪,但是最少数人有这种异常的计画,为什么竟有一部分的人肯盲从?为什么其他大多数的人都像隔岸观火?事前既不加纠正,临时又毫无制裁;数千人的社会,其中分子,彼此不相关切如此;将来土崩瓦解的状况,可以预推了。”这里的假设是大学生“知识比常人高,应该有自制的力量”,能独立判断,不受外界蛊惑(参见《蔡元培全集》第四卷第272-275页)。斥责“几个神经异常的人”,表面上是抱怨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其实是希望借此整顿“五四”后变得松垮的校园秩序。

77、尊重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有利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将二者结合起来,培养国民的道德感。

78、王国维早年译介西方教育学著作, 受席勒和赫尔巴特的影响很大, 这对其美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79、(2)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