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离骚最有名的一句(摘抄30句)

发布时间:2023-08-31 10:21:22 / 作者:admin

离骚最有名的一句

1、九畹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2、“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3、二十岁时,杜甫开始四处旅游。在古代旅游是很费钱的,杜甫的开销基本都是父亲杜闲资助的。杜甫可以说是一个“啃老族”,他在吴越之地游历三年,二十四岁时才到洛阳考进士,结果却落榜。杜甫也不以为然,约朋友去爬泰山,写下了著名的《望岳》。杜甫认为凭他的才学,入朝为官是迟早的事,不必急于一时。

4、  我朝朝暮暮饮的是木兰上坠落的露水啊,吃的是秋菊的落花。屈原以饮露餐菊,食用高洁,比喻自己修身洁行,滑白无瑕。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绚丽,井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开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

5、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6、屈原与楚王同姓,出生于楚国丹阳的贵族家庭,丹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屈原在《离骚》中还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以推断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39年,虎年。这个说法还存在争议,屈原所处的战国末期,战国七雄中,赵国,魏国,韩国,燕国都已经衰落,只有齐国和秦国还有楚国势均力敌,秦国正谋划吞并六国,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而屈原主张“联齐抗秦”。又提出很多改革,楚怀王听信谗言,贬谪屈原,不再重用屈原,甚至将屈原流放到更荒芜的南蛮之地,而楚怀王自己中计客死秦国,郢都覆灭,楚国灭亡,屈原得知后,农历五月五日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传说屈原投江后,附近的人们往江中投放粽子,好让水中的鱼不去吃屈原的尸体。虽然这是个传说,但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屈原的尊敬。(离骚最有名的一句)。

7、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山矣〕(音“四”)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女夸〕(音“夸”)以练要兮,长〔咸页〕(音“咸”)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纟丽〕〔纟丽〕(音“索”);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女夸)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亻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忄屯)(音“屯”)郁邑余(扌宅)(音“叉”)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8、  (3)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9、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10、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所谓理想主义者,是少数派,像屈原、岳飞,如磐石般笃守内心,他们忠君,但忠的是内心塑造的“君”,而不是现实的“君”,他们撑起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最高价值意识”。所谓现实主义者,像靳尚(屈原的政敌),随机应变,以实际的效果导引自己的行为,他们中有忠贤之人,也有奸佞之贼,他们筑起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政治方法论”。我相信,大部分传统的士大夫,在意识里都希望做个屈原,但在现实的方法论中都会采用靳尚的“实用主义”。这两种思想的对立,在楚辞《渔父》中屈原和渔父的对话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屈原告诉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自己被流放了;渔父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何必清高使自己不容于世?屈原反驳“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很清楚,他不想做所谓“智者”(圣人),只愿笃守自己高洁的内心,做个“殉道者”;渔父不再争辩,唱了一很有名的歌作为结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指代的是君王,意思是遇到明君,咱们可以出仕当官,遇到昏君,咱们就遁入山林悠闲过日子。

11、但每每唱至“枝上柳绵吹又少”时,朝云便会感于句中悲情而泪流满面,恸哭不能自已。

12、《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13、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14、屈原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九死未悔。他那么执着,那么坚韧,也许有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屈原这样以死抗争,这样执着一念,值得吗?这是一个带有冲击力的问题。如果我们结合中国的文学历史,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文人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文人在遇到挫折、坎坷、打击的时候能放得开,比如像苏东坡,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是很旷达的,没有看上去那么执于一念,这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这一类诗人。另一类诗人,我们引用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表现出一种执着的信念、一种至死不变的追求,这样的人的用情用到了极点。这两种人,我们如果去追根溯源,好像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像苏东坡这一类比较旷达的人,可能是源于庄子,是老庄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而另一类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这一类文人,他们可能是受了屈原的影响。这两类人他们在作品里面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明显不同的,当然这两类人并没有高下之分,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15、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解释。

16、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离骚》中爱国诗句应该不止四句,但我认为这四句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原因:屈原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爱自己的故乡,爱自己的故土.在《离骚》的结尾他写到,自己曾经试图要离开这个溷浊的楚国,他用浪漫主义手法,说自己驾着龙啊驾着凤终于脱离了这个现实环境,终于飞升到天空,飞上天空以后似乎已经得到解脱了,写他怎么高兴,我终于解脱了,然后他笔锋一转,写到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意思是说,我在光耀陆离当中我升上了天空,却突然间看见了下界我的故土,脚下是我的故土,我的车夫哭了,我的马儿也不走了,我怎么能割舍得下呀.他就是在《离骚》写到最后,还是我舍不得楚国,我底下这片热土,这是多么诚挚的对故土的一种热恋.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往往是从爱乡土而发展起来的.。

17、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前面一句已明确表露出屈原因不被众人所理解,准备以死明志的决心。“彭咸”是个殷商时代的贤臣,因忠言不被接纳,跳河自尽以明志。对民众的苦难生活,屈原每每思之都是泪流满面,心中装的是百姓。

18、不疑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19、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20、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15级播音与主持专业在校生

21、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22、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斑驳是指不同颜色错杂,而陆离指色彩繁杂的样子。此句即“光怪陆离”的由来,形容颜色纷繁杂乱。

23、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24、王维最洒脱的一首诗,最好的人生境界莫过于此

25、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26、《离骚》是中国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无不对这首长诗推崇备至。唐代大诗人李白宣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许多作品同《离骚》一样,往往大量编织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和历史人物,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雄奇图画。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在1926年出版《彷徨》时引《离骚》诗句作为书前的题词,显示出《离骚》所体现的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的巨大影响。

27、《易经》系辞上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说文序》也引用过这句。传说伏羲作八卦“一画开天”。《易经》的产生说法很多,夏代的《连山易》、商代的《归藏易》、周代的所以叫《周易》。《易经》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我们小朋友可以先从认识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开始学习易经。

28、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名曰建木。……太曍爰过,黄帝所为。

29、今天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首要的应该是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所写的《屈原列传》。司马迁对屈原十分敬仰,他专门为屈原立了传,在《屈原列传》里面司马迁这样写道:“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