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愈简介及作品介绍(摘抄55句)

发布时间:2023-08-16 11:32:14 / 作者:admin

韩愈简介及作品介绍

1、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宋八大家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3、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4、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7、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8、  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9、石鼓虽然叫做鼓,但其实是刻有文字的圆石。十面石鼓上,分别刻着十首四言古诗。

10、韩文公名愈字退之,说起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话。韩愈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吆!韩愈怎么会给自己起出一个这样又美又雅的名呢?原来他自幼聪慧,饱读经书,从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赋和文化素养,使他早早就抱定了远大志向,这个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怀表露。他长到十九岁时,已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勃勃少年。这年恰逢皇科开选,郑氏为他打点行装,送他进京去应试。到京城后,他自持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搁在眼里。结果别人考中了,他却名落孙山。后来,他在京中一连住了几年,连续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由于银钱早已花尽,他由京都移居洛阳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阳,友人穿针引线,他与才貌双全的.卢氏小姐订了婚。卢小姐的父亲是河南府法曹参军,甚有尊望,韩愈就住在他家,准备择定吉日与卢小姐完婚。卢小姐天性活泼,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韩郎的才华,一方面又对韩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担忧。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为,现在就应当规劝他一下,可是如何规劝他呢?这天晚饭后,花前月下,二人闲聊诗文。畅谈中,韩愈提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卢小姐和颜悦色地说道:相公不必再为此事叹忧,科场失意乃长有之事。家父对我总是夸你学识渊博,为人诚挚。我想你将来一定会有作为的,只是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这个缘由才是。韩愈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暗道:卢小姐果有见地,接着说道:小姐讲的甚是有理,俗话说自已瞧不见自已脸上的黑,请小姐赐教。卢小姐一听,嗤地笑出声来,说道:你真是个聪明人啊!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此乃小姐肮腑之语啊!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这个愈字便是证据。于是,他立即选用卢小姐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已起了个新名字。

11、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韩愈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韩愈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

12、(37)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13、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4、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15、  食欲降低或胃口增加,体重急剧减少或增加;

16、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独特文风的文坛领袖。他继承了韩柳的古文理论,并继续将古文运动发扬光大,领导宋代的诗*新运动。上面提到的三苏也是先得到了欧阳修的认可王安石和曾巩都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曾巩也是欧阳修的学生,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他与王安石因文相识,并成挚友。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诗的成就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

17、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18、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元和四年(809年)六月十日,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7)  (13)

21、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年初,唐宪宗大张旗鼓的迎接佛骨,这是的长安城都沸沸扬扬,带领国人走起了信佛之路。韩愈立刻写了篇《论佛骨表》上书极力陈述了迎接佛骨一事的荒唐无稽,这会为天下带来灾祸,应该停止迎接佛骨。但是这让处在兴头上的唐宪宗很是恼火,正所谓忠言逆耳,唐宪宗在气愤之余竟然要夺了韩愈的性命。幸亏当时在朝的大臣和一些皇亲贵族们极力求亲,才保留了韩愈的性命。但是被贬是逃不了的,于是韩愈被贬到瘴气十分眼中的潮州,这对常年生活在中原的韩愈来说是一次痛苦的旅程。

22、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元和十年,韩愈在朝中担任史馆修撰,知制诰一职,身处北方,思念春雪早至的南方,便将自己的盼春之情付诸笔端。或许对于北方人来说,正值春节,无处寻花的现象是正常的,但对于游历过岭南春色的韩愈而言,这真是一件憾事,感叹北方春色晚至,直至二月才有草芽拔尖而出,甚为惋惜。

23、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贞元五年(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24、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7)

25、韩会早逝后,韩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颠沛流离。十九岁时,韩愈至京师长安,当时文人作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人推崇。韩愈与其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试时,他将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对其大加的赞赏,韩愈因而闻名一时。

26、  接到变更14天,报告价款工期延,甲方14给答复,协商不果同争议。

27、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4)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5)

28、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29、就在韩愈讲解的时候,一个学生不等他讲完就笑出声来反驳韩愈。其实这是韩愈在文章中特意做出的一种安排,韩愈是借“学生”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反驳道,先生你自己就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每年,每月,每日都会伏在案前研究学问,这是够勤奋了。先生排除异学,弘扬儒学,并且弥补儒学的不足来加以完善,先生可谓是立足了功劳。先生自少年时期就是敢作敢为的人,长大后也是对时政的弊端谏言,但是留给先生的是什么呢?不还是不被人信任,不被人帮助,你的一举一动都被人认为是过错,每在朝中任职都会被人排挤到地方,没有什么功绩。所以说,你先前说的是有问题的,还怎么拿来教导别人呢?

30、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把韩文与杜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31、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32、贞元十六年(800年)春,韩愈回到徐州,于同年夏离开徐州,回到洛阳。同年冬,韩愈前往长安,第四次参吏部考试。

33、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34、(29)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才能。尽:竭尽,发挥出。

35、  欧阳修。他是北宋文学界标杆人物,推动了诗*新,继承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开创出一代文风并被沿袭下来,著有名作《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秋声赋》等。

36、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韩愈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文人晚春迟暮之感,募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向世人展现了满目春光,令人耳目一新。

37、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38、韩愈谈论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39、《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

40、(13)食马者: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

41、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23)

42、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⒃。”既曰龙,云从之矣。

43、下面的小雨,雨中狮子跟马说:.........

44、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7)  (26)

45、(磊明之声∣中小学语文教材朗读示范)王勃:滕王阁序

46、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47、龙嘘气成,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48、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25)

49、接着调任京师,不久又遭到与他争夺翰林之位的人的攻击和谤毁,被迫分司东都任职。在东都四年,韩愈虽殚精竭虑,奋发蹈励,但又因其反对宦官弄权,抵制佛老泛滥,而为朝中权贵和阉d所忌,最后被平调入京,做了个小小的职方员外郎。

50、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51、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2、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正式担任国子博士。

53、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54、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 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d论》《伶官传序》《卖油翁》。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