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务虚笔记主要讲了什么(摘抄111句)

发布时间:2023-08-06 12:50:08 / 作者:admin

务虚笔记主要讲了什么

1、对于残疾,史铁生总想凭什么我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小说的素材会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王蒙曾说,正因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没有的一股静气。对于生活与写作,有朋友曾劝史铁生,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史铁生真正意识到,人活着,说到底是欲望,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怕活不等于不想活。

2、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3、史铁生完成了许多身体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他对于人的命运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没有停留在表面进行思考,而是去拷问存在的意义。

4、如果认为变化的人生是令人沮丧的,那就生无可恋了。恰恰相反,变化的人生是值得庆幸的。正是变化,才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存在,并且能感知存在,对应的便是活着、有感知地活着。(务虚笔记主要讲了什么)。

5、1980年代,史铁生是“知青情结”的第一个代言人,作品大受欢迎和推崇,是中国文学界的中坚人物,以真诚著称,也被先锋派作者奉为精神领袖。199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中国文学中第一部真正的宗教哲理小说,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此书反应零落,似乎读者不多。

6、   《务虚笔记》便是我的“白月光”。作者是史铁生。说起史铁生,大概大部分人只能想起我们学过他的《秋天的怀念》吧,他的文字功底很扎实,运词能力也非常美,史铁生的文字能让人如入其境,具有极强的镜头感。

7、法律的事情由法律审判,而社会的问题,应该交给社会来解决,那是另一种形式的审判,历史会给出公平的判决。

8、问题意识是创造力的一部分,与价值追求和自我认知息息相关,是生命的内驱力。创造力问其实就是实践能力,必须有“愿景想象“和“现实感知”力,才能形成“意向”并转化为行动,生命由此展开,理念由此变为具象,心与物于是相通。

9、1980年代,史铁生是“知青情结”的第一个代言人,作品大受欢迎和推崇,是中国文学界的中坚人物,以真诚著称,也被先锋派作者奉为精神领袖199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中国文学中第一部真正的宗教哲理小说,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此书反应零落,似乎读者不多。

10、理性极其伟大,创造了不朽的奇迹;理性也极其自负,忽视了理性的限度,忘记了谦卑。这世界仍有向善的希望不仅仅因为人有理性,更因为我们心中仍有信、望、爱。

11、对于残疾,史铁生总想凭什么我能写出小说来呢?凭什么那些小说的素材会送到一个截瘫者跟前来呢?王蒙曾说,正因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没有的一股静气。对于生活与写作,有朋友曾劝史铁生,你不能死,你还得写呢,还有好多作品等着你去写呢。这时,史铁生真正意识到,人活着,说到底是欲望,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不怕死和想去死是两回事,怕活不等于不想活。

12、“知识分子应该追求自己的消亡”,他说的时候引用了一篇社团成员的文章,“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说一个有特权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是不断尝试消解自己这种特权出现的可能性。要消灭使自身得以出现的这个环境,要消灭自身和其他人的这种分别。”

13、小孩子不讲道理是因为还未形成严密的逻辑思考能力。大人不讲道理通常是宣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地位相同的朋友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一般会和你道歉;老板踩了你一脚可能会怪你,“你怎么把脚放在了这?”;女朋友踩了你一脚,可能只是在展示自己能够“不讲道理”的特权。因此,即便会讲道理,大多数人类也不愿意讲。我们是唯一会讲道理的物种,我们要珍惜这项能力。

14、整体来说,影响这些年青人的学者有一个共性—走出学术圈,直面社会问题,做出个体的努力和行动,并肯定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哪怕微小的价值。

15、挣脱日常语言的束缚,恢复语言原初的诗意和丰富,敞亮一个隐秘的存在的空间,有时需要等待和聆听,需要一个机缘。

16、这种观点也跟上一代知识分子区别开来。在此之前,公共知识分子与学者之间还有明显的界限,前者虽包括部分学者,但更多是媒体人在充当公众与学者之间的桥梁。而现在,知识青年在自己到公众中去的同时,对于文化记者的认知也有所改变。

17、目前教育有三个突出问题:问题意识缺乏。从小到大的教育造成一种思维定势,问题是别人给的,理论是现成的,练习就是变成熟练工。内在动力缺乏。有些人考进大学开始失去动力,有些找到好工作开始失去动力……总之,失去动力的阀值很低,拼命一般就在初高中。社交能力缺乏。多年比拼成绩造成视野狭隘,过分强调磨练个人本领,忽视了社交能力、协同能力、领导力。一生器用有限。

18、每一次她都是伫立在门前默然无语地看着儿子走远。有一次,他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在看儿子的轮椅摇到哪里了,对儿子的回来竟然一时没有反应。

19、史铁生残废以后,他母亲的整副心思全放在给他治病上。为了治病,全家负债累累。史铁生母亲四周打听治病偏方,花钱如流水,万般搜寻稀奇古怪的药。她给史铁生又是洗,又是敷,又是熏,又是灸。史铁生又是吃,又是喝。但奇迹,未有丝毫显露让史铁生终身受益的,是友谊医院那位老大夫的话:“你一生都未必能有这样闲在的时候,你何不用这样的时间来读点书,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

20、F医生讥嘲道:那是因为你仅仅是个诗人,更准确地说,你仅仅是一行诗。”

21、移民不过是一次选择而已,和生命中其他选择经历并无二异,把移民务虚到极致,也就变成了无——关于移民,就是关于选择,移不移民无关紧要,问题的本质是对选择的理解。

22、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不再去试图理解罪恶者的动机。即使放眼望去,我们已深陷犬儒的泥潭。什么才能攻破这片泥潭,就是那些暗涌的秘密的小河,在寂静中总有人勇敢地发声,我所崇拜的始终不曾改变。我们都在等待,它们汇成汹涌的浪流,摧毁旧的腐朽的一切。

23、例如禅师伸出了一根手指。深刻其实是一种思维病、修辞病,深刻的哲理往往蕴含深刻的错误。凡是能说清楚的都能说清,凡是说不清楚的都是作者能力不够。

24、当时,大夫告诉史铁生,他的病如果是肿瘤,可能还有的救,否则,这辈子就得准备在轮椅上过了。于是,史铁生整天用目光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写两个字,一个是肿瘤的“瘤”,另一个字就是“死”。

25、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意思是哲学发展的历史构成了哲学本身,当今和过去的哲学状态,可以清楚地从哲学史中找到来龙去脉和合理解释。假设这个理论可以推演到其他的话,移民也许就是移民史,从移民历史的脉络也许可以看清移民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26、1998年,下肢瘫痪的史铁生,由慢性肾损伤演变为尿毒症。从那时起,史铁生就只能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透析的病人需要做手术,把肾部的动脉和静脉引到表层。

27、不理解世界的荒谬的人是不理解真正的自由的,不理解真正的自由也就没有真正的道德。哲学思考始于心底的荒谬和虚无感,自由是对于世界之荒谬的反抗。

28、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9、   而那段话里,也可窥见史铁生的“知命”观,他说“死亡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对于他而言,他仿佛站在了命运之轮外面,看着里面的人行行走走,他以超脱的第三者视角,思考着命运,思考着人间,因此,生死并非是急于追求的,而是任其该来时来,该去时去,这并非是消极的生命观,反而是他独特的生命力的展现。

30、既然人生无法脱离开虚空,移民又归属于人生的范畴,那么,移民当然要务虚,也必然要务虚。

31、单读在初高中阶段对我影响很大,比如居伊·德波的情境主义我就是从中得知的。

32、一口气剧透了四部剧。我的大脑是一个自动放映厅吗。

33、在小说以外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选择诗和远方,还是选择眼前苟且,包括不做选择(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按自己意愿选择的人,大有人在。

34、真正的道德感在于正视恶的存在但不屈从于它,这里面有意志自由的真正涵义。虚幻的道德感逃避现实,沉醉于梦境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恶不在他处,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是必须时刻警惕自省的可能,故夫子讲“慎独”。

35、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36、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当代作家,电影编剧,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37、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38、世界2主观的心理世界,即从世界1中的感觉材料而来,神经系统对神经信息处理后,反馈的结果,如颜色、味道、触感、心理活动等。

39、而为了生存,人类应该找一些牢靠的理由,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点什么,比如爱情价值感之类。所以,史铁生说: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只是因为我活着,才不得不写作。

40、  “但现在诗人L从我的思绪中跑出来对我说:我倒宁愿你保留着你这个真实的愿望。诗人说:你最好不要去写那个母亲是在何时何地和怎样把那次搬家的事实告诉给儿子的。诗人说:是的是的,我不愿去没想,在把事实告诉给儿子之前,那个女人是在何时何地为什么竟放弃了她的梦想?诗人L不愿看到甚至不愿去想,一个美好的女人放弃梦想时的惨状。诗人现在甚至希望:

41、选择对结果的不受控,时常会让人感到焦虑和痛苦。其实,这些焦虑和痛苦源自于对选择和结果的误解。选择,不能误解为是选择结果,选择只能选择开始,而不能选择结果,如果能够选择结果,那么上帝也不需要存在了,因为人人都将是上帝。结果,结果不能误解为只有好结果,结果永远都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结果总是收获和代价的结合体。每一个选择,包括不做选择,都必然有收获及代价。

42、《病隙碎笔》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43、每个人对于世界对于自我的理解都是一种建模。不同模型下看见的世界和意识到的自我可能完全不同。这种modelingskill是所有知识和技能中最难以教授的,只可手模心传,它甚至都不是单纯的知识或单纯的技能,却又是所有知识技能的最高度的综合,甚至渗透着思考者主体的性情。模型中最难的部分不是逻辑计算而是拨云见雾的想象力。世界图景和心智图景的形成需要想象力。

44、史铁生许多小说有强烈的自传要素,如中篇小说《宿命》就是作者的精神自传;他有强烈的宗教情怀,甚至精深的宗教哲学。在作品中思索人的救赎需要和终极关怀,追寻上帝,反映世人以意识形态名义推翻亲情灭绝爱心,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和信仰,为了利益而放弃信仰,例如《文革记愧》一篇,记述公安发现了一篇在朋友间传抄的地下小说,“我”在公安尚未上门时,就决定背叛朋友。

45、“这需要不断地去看、去问、去参与,而不是你做了田野,把那个东西仅仅转化成讲台上讲的东西,或者书桌前写的论文,而论文要几年之后才能发表,讲台下的听众就那么几个。”

46、人最难突破的是视野。视野其实是一套解释系统,没有它信息无法得以有效组织,但视野的突破极其困难,有些人行万里路不过是把一条路走了一万遍。

47、    但作为旁观者,他在叙述中又流露出淡淡的悲悯。如那群鸽子,叙述出来好似不过一件平常事罢了,但读来又禁不住去想:不只是鸽子吧,人也一样。大多数的我们,就算是名噪一时的人物,也只是来来往往于历史的潮流中罢了。从整个地球史来看,我们人类群体,在几十亿年岁数的地球上生存,于地球而言,谁名声远扬,谁不值一提,谁臭名昭著,不过如鸽子般,换了一批又一批罢了。这样想来,我们好似超脱了生活本身,我们用更阔远的视角审视自身,才感到生活对琐碎与烦恼不值得费思,也没什么可深陷其中。

48、   于是作者写道:“我想那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想到,永远不会想到,在他们偶然的一次玩耍之后,他们正被一个人写进一本书里,他们正在成为一本书的开端……当时我就想,我和这两个孩子,将很快失散在近旁喧嚣的城市里,失散在周围纷纷纭纭的世界上,谁也找不到谁。”

49、故事中的那些事鲜活生动,故事中的那些人形象饱满,故事中的那些思考睿智深刻。小说的语言清雅淡然,又不失适时的幽默;结构完整流畅,又不失合理的穿插跳跃,体现出了史铁生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卓越的创作技巧。

50、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51、十岁那年,史铁生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十八岁那年,史铁生自愿到陕西延川县插队。插队初期,史铁生脊髓损伤、腰背疼痛。有一次他在山里放牛,遇到了暴雨和冰雹。高烧以后,重现腰腿疼痛的症状,从此落下了病根。在史铁生21岁的生日第二天,因为腿疾,父亲搀扶着他第一次走进病房。那一刻,史铁生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要再这样走出来。

52、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53、生命如此宝贵,不应浪费在不重要的事上,所以无视那些无价值的,珍视那些有价值的,这是人生需要学习的第一课,智慧首先就在于区分这一点。

54、因噎废食谬误,性交易合法化易导致丈夫易背叛妻子,所以不应该使性交易合法化。吃饭可能会噎死,所以不应该吃饭。一个结论可能导致负面结果,不代表这个结论是错的,我们要全面考虑其结果(正负面)。

55、《合欢树》是一篇怀人散文,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抒情乐章。这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而写就的散文,在向人们袒露这一秘密的同时,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于亡母的悼念与愧疚之情。歌颂母亲的伟大与母爱的无私,历来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母题之一。

56、元小说的典范,却不陷入内卷。库切勇于以此示范文学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

57、  史铁生亦然。当他在走出“命运不公”的阴影,进入到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的“知命境界”后,他天生的敏感使他在作品中自然而无意识地流露出独特的哲理性。像“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能看见一群鸽子,落在邻居家的屋顶上咕咕地叫,或在远远近近的空中悠悠地飞。你不特意去想一想的话你会以为几十年中一直就是那一群,白的、灰的、褐色的,飞着、叫着、活着,一直就是这样,一直都是它们,永远都是那一群,一眼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它们已经生死相继了若干次,生死相继了数万年”一段。读来有种“哦,真的是这样”的感触,鸽子每日在我们头上盘旋,对于平常人来说不过是最寻常的事,只有敏感的作家们,才能看着鸽子,想到它们竟这样生死交替了不知道多少次,而我们竟毫无察觉。

58、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

59、史铁生年轻时就双腿瘫痪,后又患上尿毒症,需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60、静气,这是内心有操持的人所独有的,沉静的人可以与自己独处。

61、二大爷的第一类问题是关乎日常的实在问题,是务实的。第二类问题是需要凭空思考的,虚的问题,是务虚的。

62、在瘫痪的艰难岁月里,史铁生暴躁易怒。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便不得不耗在园子里。他有时待一会,有时直至月光满地。史铁生说:这么多年我在这园子里,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萦绕史铁生的耳边,有三个问题一直在骚扰着、陪伴他。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吗要写作?

63、   我想这种“偶然性”与“知命”是相辅相成的,若是想以第三者视角看世界,便不能太作为世界的参与者,如果想要拼命抓住与某个人的联系,不认为自己的人生是个体的,任何人只是生命中过客时,也便难以用旁观者视角看世界。我想这与史铁生个人经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无法抓住瘫痪前的过往岁月,也再无法抓住陪伴他伤痛岁月的母亲,纵然后来有陈希米进入他的生命,但他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他在痛苦中懂得“偶然性”,而后“知命”,与命运和解,成就了今日的史铁生。

64、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65、   张爱玲说,也许每个男子心头都有一束“白月光”和一滴“蚊子血”,大抵不只是男子对女子吧,我对书一样。我对“白月光”、“蚊子血”的理解大概就是平日里不会想起,但却不可替代的,别人平时问起你来,它才突然从你心里头涌出来,你才想起来“哦,心里头一直梗着的东西是它啊。”

66、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但其实只是在“跟随”语言的惯性落入一种陷阱。我们试图探寻真实,但抓住的永远只是可能,构建的只是想像。真实就像无情的流沙,一直在迁徙,一直在流变,能无畏面对者方可谓真诚。

67、对于史铁生而言,虽然在瘫痪之初,死亡对于他那么具有诱惑,甚至于他每天早晨醒来,都因为自己依然活着而沮丧;但是,他依然活着。瘫痪后的最初几年,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68、史铁生这部半自传式的小说讲述的大概就是他的生命印象,讲述这一路上的自己、亲人、爱人、友人。他们是残疾人C、画家Z、诗人L、女教师O、医生F、女导演N……平行时空里的他们时而融合、混淆,时而分离,将我们带进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产生出巨大的美感。

69、刘伦说,“知识分子的特权问题”是社团讨论时最先遇到的问题之一。“我不认为原罪,或者身份特质应该是取消行动、拒斥某些人的行动的原因,”他说,“我觉得这种特质恰恰是这些人应该行动的一个原因,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特质,并且正是因为这些,他们才要运用特质加入到行动之中。”

70、只要见到史铁生好好的,她就会一声不吭,转身回去。或许出于倔强和羞涩,史铁生假装没有看到,有时还会故意躲起来。三十岁时,史铁生的第一篇小说终于发表。过了几年,史铁生又一次获奖。而她却再也不能和儿子共享这辉煌的一刻,早在四十九岁时,她就离他而去了。史铁生回忆道,自己当时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却不知道自己的不幸在自己母亲那儿总要加倍。

71、一位青年学生,他既想参军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战争中为哥哥报仇,又担心家中孤单的老母无人照顾,他面临两难选择,犹豫不定,因此求助萨特。

72、自旦至暮,春秋往复,耗在这园子里。他去过了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他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

73、同样有着童年悲惨命运的摩根,小时候父亲去世,社区教化学校的校长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待和照顾,但也对年幼的他实施了不堪忍受之痛——强奸。但他并没有因此愤世嫉俗,而是忍辱负重取得推荐书,考取一流大学,逃离那个小镇,最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FBI探员,经他之手救出的受害人数不胜数。

74、上传第一个与社科知识相关的视频时,多罗西就在评论中看到一种说法:学习哲学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顾虑、追求精神享乐才学了这么一个不切实际的学科。像她这样的人是处在特权的地位的,她在教授一种普通大众没有条件学习的东西。

75、我第一次觉得一个女人的坚守是美丽的,尽管她无奈而且无可逃避。生活往往让人避无可避,正因如此我们才渴望,才想要看到这样的美丽

76、生活中绝大部分活动由系统1决定,系统2对系统1的控制能力即意志力。

77、相比之下,社科研究的精确度有时并不令人满意,“比如一些政策,可能一个跑口的记者比学者更有机会和欲望去钻研原件,对比分析”。

78、在当下如何处理发声与学业的关系,以及,今后要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这是年轻的学术行动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79、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扩展资料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80、烟雾散去的时候,二大爷的声音飘了出来:你移民了?

81、例如人身攻击、对动机和目的攻击、诉诸伪权威、诉诸公众、稻草人谬误(曲解结论)。

82、人是理性的存在,但人只是“有限理性”的存在,但却常常自以为地或不自觉地采取“上帝的视角”。

83、《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by斯拉沃热·齐泽克

84、冬天,他那毫无知觉的腿,经不起寒冷,如果冻了,就有坏死的可能;夏天,全身的热量只能从上身排出,额头的痱子从来不断。

85、十岁那年,史铁生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十八岁那年,史铁生自愿到陕西延川县插队。插队初期,史铁生脊髓损伤、腰背疼痛。有一次他在山里放牛,遇到了暴雨和冰雹。高烧以后,重现腰腿疼痛的症状,从此落下了病根。在史铁生21岁的生日第二天,因为腿疾,父亲搀扶着他第一次走进病房。那一刻,史铁生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要再这样走出来。

86、倘若移民的驱动力只是为求得生存,这样的价值观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

87、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内容,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之后学习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必要的前置知识。

88、韩国电影《密阳》,儿子被杀害之后,申爱痛苦至极,无生之欲望的她被邻居拉去信仰宗教,信仰告诉她要原谅杀人犯,才能好好活下去。申爱鼓足勇气去监狱见杀人犯,他却说上帝已经原谅他了。申爱顿时崩溃,她更加无法宽恕,她不停地追问,我都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原谅他?

89、1974年,史铁生为了生计,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在这里上班既没有公费医疗,也没有任何劳保,所干的活儿是在仿古家具上画山水和花鸟,有时还画彩蛋,如出满勤每月30元工钱。

90、写作经历,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91、让史铁生受启发的,是卓别林的一部电影:《城市之光》。女主人公要自杀,却被卓别林救了。女的说,“你为什么救我?你有什么权利不让我死?”卓别林说,“急什么?咱们早晚不都得死?”史铁生心中怦然一动:是啊,咱们早晚不都得死?对于死亡,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92、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命若琴弦》还被改编成电影《边走边唱》,经过陈凯歌的精心导演,引起了强烈反响。

93、可是第二年史铁生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这次医生只给他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由于体力的原因,他不得不辞去了街道工厂的临时工作,呆在家中一门心思地写作。

94、例如,我买了一支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花了1元,其中笔比橡皮贵1块钱,请问笔是多少钱?系统1会忍不住说,笔1元。系统2会慢慢吞吞地说,笔05元。再如,艾力看着我,我看着东晴,艾力结婚了,东晴没结婚。请问有一个结婚的人看着一个没结婚的人吗?A.有B.没有C.信息不足,无法判断。系统1会忍不住选C,系统2会慢慢吞吞做出选择A。

95、以偏概全谬误,以少数个例来概括全部。毛泽毛泽东只抽烟不喝酒,活了83岁,邓小平既抽烟又喝酒,活了93岁,张学良抽烟喝酒又逛妓院活了101岁...

96、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97、初心是原初的创造的生机,是依托于想象力和激情的翅膀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一股子真气,是宇宙间运行的能量,是生命的本质。

98、很不幸,务实的回答就像雨天车窗上的雨刮器,虽然埋头苦干,解决了一波又一波接踵而来的麻烦,简单有效,然而却并不能解决如何让雨停下来的问题。当死亡临近的时候,当吃饱了撑的时候,当干货干得掉渣也不关心的时候,那些原本以为解决了的问题便一定会如约而至,那时才发现问题还在那里,只是被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性遗忘了。

99、但记者的职业也带给他迟疑。他先是发现自己周围的同事普遍比自己小很多,“快三十了,确实不能和刚毕业的人比熬夜写稿”。另外他发现,有一些记者朋友希望辞职后去读人类学,和自己选择的路径刚好相反。

100、生活中除了务实—现实的考虑,也需要务虚—精神的发展。读他的作品是一种审美与意义上的双重享受。

101、一个健康的心智在于:既不放弃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却也看清势有必然不过度承揽不必要的责任;既慨然接受结果的偶然,又能秉承主体性格意志的必然。这是批判思维训练的意义所在,也是性格磨练的和人格发展的旨归。在此意义上,哲学思考关乎心智健康。

102、诗人反驳道:不得不放弃吗?我看不出有什么事能迫使她这样。

103、言说是不能勉强的,你所能做的仅仅是等待语词的降临。情绪仿佛有着自身的体重,只听命于它自身的节律。

104、命运出于无法穷诘的偶然性,世间万物只有不合理的混乱;人在这个充满残酷不公的世上,是被任意摆布的孤儿。“(神的)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你路。”《务虚笔记》记录了一个寻找神性却未能企及的痛苦心灵,并批判功利主义,也否定民间气功风水作为一种寻求超越的可能途径。

105、对于文字纯洁性的捍卫还让我保有一份心灵的自由。

106、这是一部独特的,耐人寻味的现代爱情小说。小说家和思想者的史铁生用洁净优美,富于诗意和理性的文字描写爱情,性和性爱,追溯爱情的本原,探寻爱情的真谛和意义。

107、二大爷的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容易回答,比如今年多大了?考试考得怎么样?干啥工作呢?一个月挣多少钱?福利待遇怎样?结婚了吗?有孩子了吗?孩子今年多大了?孩子考试考得怎么样…..这类问题都可以明确回答,肯定或否定,几个字足矣。

108、艺术远不止是消遣和娱乐,艺术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最先锋的政治——代表新的生活理念和价值主张。人何以娱情适性中有他最真实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理想。

109、冷静深邃的秋色里一抹火般热烈的红焰,这也是我向往的生命。

110、有些人对原因和理由不加以区分,或者不能加以区分。简单说原因是物理的(原子分子层面),理由是心理的;原因在行为前,理由在行为后;原因相对客观,理由相对主观;原因是引起事情发生的某种事物或运动,理由则是人在事情发生后为了合理化找的某种成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