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世界三大哲学体系(摘抄74句)

发布时间:2023-07-01 13:18:40 / 作者:admin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1、共有六个点,分别是:聚焦、对话、精品、专注、主仆、输出。

2、与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的是,印度人觉得人的内心感受不是由外界刺激生起的,它可以由心灵的控制任意生起,一个人可以不必关心自然与社会,同样可以得到最终的美和解脱。有时甚至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或关心会妨碍到人对自己的认知。很自然地,出世思想与瑜伽的自我修行,就成了印度的最主流文化。

3、中国哲学,可能与本人是中国人,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点当局者迷之感。中国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代表,先秦哲学又以诸子百家为代表,诸子百家又以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为代表。从诸子百家到焚书坑儒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更好的统治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再辅以伦理道德的约束和绑架。其本质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4、《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什么意思呢?大意是,人刚出生的时候,一切都是完善丰满的,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球子,圆坨坨、光溜溜,充满作为人的全部属性。因此,所有人的品性都是相近相似甚至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受到不同的学习教育,不同个体之间的品性却呈现显著差异,越来越不同了。这就使得人类呈现两种品性,人性与人性的异化即兽性。

5、古印度文化的特点是涅槃,想的是如何超越生死,解决生死的问题。

6、与西方人以自然规律为社会、人生规律依据不同,中国人把社会与自然分开来看待,中国人认为社会与自然最大的不同,是人有伦理观念,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而人的社会正是依靠这种伦理才得以存在与发展的。伦理不是原子,父与子、上与下的关系无法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规律来说明。更明显的说,社会规律应该是包括自然规律的更广泛、更高级的规律系统,所以在自然中可以找到社会规律中存在的东西,而在社会中不可能找到所有自然规律能包括的内容。完全服从自然等于退化。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通过自然方法无法完全认识的社会,人有必要摆脱顺应自然的方法,另辟蹊径,于是自然科学被正大光明的排斥到了哲学研究方法的大门之外了。这也正是中国自然科学不发达,但技术发明众多而又得不到发展的最深思想根源。  

7、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8、但在西方哲学里,神是主宰一般的存在。他们有个图腾叫上帝。上帝具有超然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类命运。在西方的宗教学说里,人本来就是戴罪之身,只要皈依上帝、真诚忏悔,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宥,死后可以进天堂。他们为此搞了一种宗教曰基督教或天主教,就是传播这种说法的。而后就开始d同伐异,把不信此教的人斥之为“异教徒”,然后就搞什么“圣战”或“十字军东征”,形成了“神权高于人权”的“特权乱力”。那时候,神权至高无上,教廷也有超越世俗的权力。因为“日心说”等被教廷视为异端邪说,先后有布鲁诺、达斯科里、塞尔维特等思想家被教廷活活烧死。时至今日,美国人依然以“上帝之子”自居,把自己视为代表上帝的“世界警察”,看谁不顺眼就修理谁,甚至不惜大兵压境、大打出手,致使生灵涂炭、国破人亡。

9、按地理位置而言,我国东北的哈尔滨是北纬45度,可是在欧洲,巴黎是北纬48度,伦敦是北纬51度,柏林是51度到52度之间,均比哈尔滨还要靠北,而伊斯兰世界的生存环境则是沙漠居多。(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10、古代印度哲学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

11、在柯平看来,学科体系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面向世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学术体系是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建设面向国际又具有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话语体系是学术传播的基本功能,建设面向全球又具有中国自信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话语传播的基本要求。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

12、例如,《歌者奥义书》(Ⅳ。3-4)说,人的灵魂以及最高的存在是由水、火、土所构成的;《他氏奥义书》(V.11)说,物质世界的根源是"地、水、风、火、空"。"空"在奥义书中常常解释为地、水、风、火结合的场所。

13、所以对于欧洲和伊斯兰文明而言,和大自然斗争,和人斗争贯穿了整个文明体系,自古至今战争不断。

14、中国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和人本为出发点,重视感性和整体,以伦理和家庭人文为核心方法。

15、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16、“‘三大体系’相辅相成、互为基础。”龚云认为,学科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保障,话语体系是反映形式。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健全学科体系。要把作为指导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做大做强,把基础学科做扎实,巩固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冷门学科。要让学术体系围绕学科体系展开,并通过话语体系的创新呈现出来。

17、学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创造、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的精神画像,其本质是理论与方法、学理与实践的统一。作为高度系统化、价值化、学理化的思想成果,学术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和载体。学术体系内在包含了理论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知识体系侧重于概念、思想、理论、观点、学说、知识、原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体系强调解题思路、策略、技术、程序、工具等。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学术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学术体系共同构成了科学化、层次化、条理化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是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建构关于人与社会的理论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能力、学术水平、学术贡献的集中展现,决定了当代中国人的总体思维水平、心理特征和行为秩序。

18、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古代印度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古代印度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印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奥义书时期和史诗时期。

19、速度只是我追求的其中一个部分。高效阅读,在我的目标里面,它包含四个细分目标:

20、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较近。

21、以古代哲学为代表,以思维为出发点,以瑜伽为核心方法。  

22、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23、由于各种《奥义书》时代和作者不同,而且互不相属,它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对所涉及的哲学问题并没有作系统的一致的论证。不过,我们仍可以从一些重要篇章将其主要哲学观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梵我关系理论"梵",梵文Brahman,原意为"祈祷"、"圣智"、"礼节",可引申为"由礼节或祈祷而得的魔力"、"天地的运行和人类的生命所依赖的东西"。"梵"在梵书和森林书中就已出现。至奥义书时期,"梵"已成为抽象哲学概念。

24、西方文化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  

25、总之,人权天赋。任何力量,包括“上帝”,都没有剥夺人类天赋权利的权力。否则,人就可以与上帝斗一斗。像哪吒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26、第一种是按否定方式表达,认为,梵不具有任何属性和形式,它既超越于人类的感觉经验,又不能用世间一般的逻辑概念、语言来理解或描述;只有把人们在经验中关于它的思虑和说明通通除去,通过不断否定梵有具体性质,才能领悟它的最高本质。例如,在《广森林奥义书》(Ⅲ。8)中,梵被描述为"非粗,非细;非短,非长;非赤,非润;无影,无暗;无风,无空;无粘着;无味,无臭,无眼,无耳,无语,无意,无热力,无气息,无口,无量,无内,无外"。这就是所谓"不不说"。梵,既不可感触,不可定义,也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对于梵只能说: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只能权宜地以否定方式表述它的不可表述的本体。

27、全面完整地理解作者的思路跟框架,什么是读完一本书?我觉得最基本的要求不只是记住这些书的一些片段,而是知道作者写作这本书背后的思路和整个逻辑框架,能够记住作者在这本书最精华的观点,理解以及记住这些关键点(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以前没有人说过的点)。

28、(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

29、但是,由于西方教义存在“异教徒”之说,加之实行“羊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西方国家展现更多的则是“兽性”的一面。凡西方列强,无不嗜血好杀、穷兵黩武,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纳粹主义、霸权主义,都产自西方,绝非偶然。

30、第轮回即苦。不管灵魂转世入哪道哪生,毕竟未摆脱轮回之境,由前世之业而受今世之果,同时又以今世之业而引来世之果,轮回流转,难以打破,因此,轮回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痛苦的。

31、仔细分析,西方人口中的人权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权,而是民权,即作为公民所应拥有的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权、迁徙权、就业权等等。这些权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年之后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下通过宪法法律授予并依法得到保护、受到法律制约的。民权从本质上也是一种契约,依法享有同时要依法行使,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但也不得被滥用。滥用就会损害法治与秩序,危害公共和国家整体利益。

32、印度哲学以印度古代哲学为代表,注重思维和自心,以瑜伽和修佛为核心方法。

33、作为自然人,人本身就存在阴阳两种属性,即人性和兽性。作为社会人,教育得好,能够“克己复礼”,就会发扬人性的一面;教育得不好,就可能放纵放浪,兽性的一面就会不断释放。孔子所以被称为圣人、奉为“万世师表”,究其原因,就是穷其一生“设教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倡导“中庸”,倡导“仁义礼智信”,着力诱导人性,遏制兽性,推动形成一个“大同世界”。现在,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是有着充分的继承发扬的。所以,综观整个地球,中国人是最充满人性光辉的一群。

34、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这与西方人不同,一种科学成果被证实以后,如果现在没有用,西方人也会想办法为以后可能的实用性保留它。但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现在没有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最实用主义的文化。

35、奥义书,梵文Upanisad,音译"乌婆尼沙昙",原意为"近坐"、"秘密的相会",引申为师生对坐所传的"秘密教义"。在吠陀文献中,奥义书居吠陀、梵书、森林书之后,所以也被称为吠檀多,意为"吠陀的终结"。现存的奥义书共200多种,它们是在长期内出现的,最早的出现在公元前9世纪左右,最迟所见是公元16世纪的作品。据学者们考证,奥义书中年代较早、与吠陀传统有关的不过13种,它们包括:《广森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他氏奥义书》、《憍尸多基氏奥义书》、《鹧鸪氏奥义书》、《由谁奥义书》、《伊莎奥义书》、《石氏奥义书》、《秃顶奥义书》、《疑问奥义书》、《白骡奥义书》、《慈氏奥义书》、《蛙氏奥义书》等。这13种奥义书中,又以《广森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他氏奥义书》、《憍尸多基氏奥义书》、《鹧鸪氏奥义书》和《由谁奥义书》6种为最古(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

36、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不是全盘否定中国以外的其他学术体系,也不是用中国的学术体系取代他国已有的学术体系,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汲取他国发展中的有利经验,融通古今中外各种学术资源。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诉求和发展需要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意识,立足中国实际、根植中国实践、聚焦中国发展、正视中国经验、围绕中国问题,解释中国发展逻辑,并且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创造出标识性的概念、原理、方法,凝练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创新学术话语和学术表达,着力提升原创性的学术研究能力。 

37、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一般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38、如果你觉得原来作者是这么想的,它的核心观点是这个、它的核心框架是这个,读到这个份上,你这本书就差不多读完了。

39、既然这本书里30~50%内容跟原有知识背景是重叠的,这内容意味着是可以不怎么需要花时间阅读,甚至可以完全不读。剩下50-60%里,有一半是简单看看就能够理解,而且完全赞同作者观点,这个部分也不用太花时间。剩下还有20%,这是你不太懂、不太赞同或者说、全新的,这是真正要重点阅读的。但是,这20-30%里面还有一半是作者在做两件事情:举例说明和心理动员。让你不管从理性上去接受,而且从感情上什么也能接受,所以这个部分也不是要点。

40、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41、做一个思想的先行者,要了解中国哲学的流派,推荐先阅读冯友兰主编《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或者胡适主编《中国哲学史》等等。

42、所以,中国人重视历史,与其他三大文明体系相比,唯有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或者说历史和对祖先的崇拜就是中国人的宗教。

43、但令人庆幸的是,中国哲学和文化里有一个强大的支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平衡和和谐,拥有着兼容并包的特质。一个国家被灭掉但胜利者却被同化(如清军入关、金兵灭宋)这种事在西方人眼里简直就是难以置信的,但在中国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西方人通过战争把英语和西方文化推进到了全世界,但是到中国却丝毫不起作用。而这正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厉害之处。

44、在奥义书中,明显可以看出,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内容。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邬达罗迦,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耶若婆佉。

45、此书疏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孔子、孟子、庄子、列子、董仲舒、王阳明等之几大流派。

46、分两个部分详述:高效阅读理论和阅读时间分配。

47、有这里,色指的是人的眼可见的一切事物及现象。 

48、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49、第三道四生。人死后,他的灵魂根据不同的"业"可以分别入"三道":如果他崇信神明,奉行吠陀的规定,死后可以入"天道"(神的地位);如果奉行差一点,死后可以入"祖道"(人的地位),转生为高等种姓的婆罗门、刹帝利或吠舍;至于不信奉神明,违逆种姓义务的人死后则要永劫沉沦于"兽道"(天与人之外的恶道,即地狱之中),转生为低等种姓的首陀罗或动植物等。奥义书还根据轮回的教义把有生命的物类分为胎生(如人、兽)、卵生(如鱼、蛇)、湿生(如蚊呐)、种生(如草木)。

50、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龚云表示,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来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时代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界加强“三大体系”建设。

51、印度文化的特点是宗教性,在印度,宗教一词完全失去了它在西方的传统定义,一种思想、观点,如果不以宗教的面目出现,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甚至如果你是唯物论者或是无神论者,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起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听。印度人不关心自然与社会,可能是因为这些都人自己太远了,也是人最终都无法真正控制的。但人自己离自己最近,离得近应该最容易掌握,快乐与痛苦说到底都不过是人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样的事物,你感觉美而人家未必感觉如何,所以一切美好最终的源泉是人的“心”。

52、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现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围棋的理论就是谈人生与兵法;对天地等自然的探讨要与人事相结合;等等。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向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也兼是史学家。  

53、第五个,主人跟仆人。你是主人,书是仆人。有人看书总是舍不得,这么快好好像觉得对书不尊重。读书,你要把它作为一个面试仆人的过程,半小时之后你对这个仆人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你知道它的优势、劣势、性格特征,将来要用的时候随时可以召回。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个仆人的方方面面,只要知道这个仆人的最关键的优势特点在哪里就行了。

54、从三时(过去、当下、未来)实有,到无任何承许,你能理解到哪个层次,就学习哪个层次,不要用你的理解力作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标准。

55、必须看到,资本主义的主宰是“资本”。“资本说了算”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不论它如何调动舆论工具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它的“剥削”本性都不可能有丝毫改变。

56、印度的哲学追求的是美好的东西,但与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后两者始终认为内心感受必须靠外界刺激才能生起,而印度人则认为感觉可以受心灵的控制任意生起,所以不必关心自然与社会,人一样可以得到最终的美与解脱,有时甚至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会妨碍人对自己的认识。于是出世思想与瑜伽的自我修行,成为印度文化中最大的万分。

57、实践理性批判: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58、谈到“三大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柯平表示,“三大体系”建设是基于我国的现实提出来的,明确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从现实出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利于形成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社会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新格局。“三大体系”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增强学科自信、学术自信、话语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三大体系”建设也为高校社科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将大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三大体系”建设鼓舞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胆创新,引领着哲学社会科学向未来迈进。

59、第三个,这个原则就非常关键——一定选择精品。精品的最低要求:作者背景可靠和作者原创。因为看书是与作者对话,如果选择的是一个写作班子那么在你对面的不是真人,他无法形成一个对话过程,对话者本人的水平高低和作者本身的背景很重要,在所讲述的领域是不是投入了足够长的时间、是不是有足够专注的研究。第二是原创。

60、中国文化体系我们都很清楚,大约可以用“和”字来概括。

61、不过总的来说将世界分为四大文化体系更准确一些,除非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视为一个斗争的整体。

62、大多数人都不是过目不忘的高手,看过之后虽然记得七七八八但很快会遗忘。那么什么样的知识不会遗忘呢?非常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学到的新知识能够和原来的知识系统充分融合,它能成为你的一部分,从而在将来可以自如自由地调用新的知识体系。

63、而民国时候的梁漱溟先生则认为,世界有三大文明体系:一个是西洋文明,一个是印度文明,一个是中国文明。

64、话语体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思想精神、理论创造的外在反映,是以特定符号和言语表达指导人们思维方式和操作实践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结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表达。

65、新时代加强学科体系建设,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指导地位,关注新问题、聚焦大问题、把握真问题,统筹发展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冷门学科。要重点建设一批探索客观规律、推动理论繁荣、增强原始创新的基础学科,发展一批能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学科,开创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力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扶持一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通过科学定位、夯实基础、拓展领域、突出优势、创新培植、补齐短板的思路,使基础学科扎实稳固、应用学科更具活力、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蓬勃发展、冷门学科后继有人。 

66、印度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跟宗教的融合,在印度,一种思想、观点,如果不是以宗教的面目出现,那是没人理会的。无论你是无神论还是唯物论,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装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听或学习。印度人很少关注自然与社会,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他们认为快乐与痛苦说到底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你觉得美的事物可能别人未必有这种感觉。所以,一切评判的标准来自于人的“心”。(这点倒是很类似于王阳明的心学观)

67、同轮回说密切相关的是解脱说。所谓"解脱"实际上是从痛苦中摆脱出来或从轮回的世界中摆脱出来的缩语。在奥义书中曾谈到断灭轮回的种种解脱方法,如尊崇吠陀、供献祭品、实行苦行、注重仪式等,但是,奥义书最重"智"(知识),特别是对梵的知识,强调通过对梵的认识,消除对外物的欲望和追求,了解万物的终极原因和自我的真实本性,从而达到"梵我同一"的境界,实现真正的解脱。在《广森林奥义书》(Ⅳ。4)中写道:"认识梵者,直升天界,获得解脱"。

68、贯穿13种较早奥义书的主题思想,虽然是"梵我同一"的客观唯心论,即把梵作为万有的本原或根本,但是,奥义书中仍有一些朴素唯物论及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在一些奥义书中提到了有物质本原意义的概念,如地、水、火、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卵、质料等,认为世界由它们聚合或变化而产生。例如:在《广森林奥义书》(V.1)中,认为"太初这个世界仅是水,那水产生实在""……这个世界只是水凝结而成的"。在《歌者奥义书》(Ⅳ。1-2)中,认为"风确是一摄入者。火熄灭时归于风,太阳落时归于风,月亮没了地归于风。……因此,它是至上神"。在《歌者奥义书》(Ⅲ。1-4)中,还系统地提出金卵产世说,认为金卵包藏宇宙,孵育宇宙;金以往是物质,物质为万有之本。其中写到:"这个世界,最初是无,由无变有,再从有中成长,变成一个鸡卵,周年成熟,破裂成两片卵壳,一片是金的,另一片是银的,金的为天,银的为地,表为群山,里为云雾,脉为河流,液为海洋"。在《鹧鸪氏奥义书》(Ⅲ。1)中,认为"万有是由质料所产生的;当它产生后,依质料而存在;它毁灭时又进入质料"。一些奥义书哲学家还提出世界是由某些最初的物质元素结合而产生的。

69、以古希腊哲学起源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和神学为出发点,重视理性和逻辑,以实验和科学分析为核心方法。

70、面对基于“上帝审判”的“无上神权”,拒绝神权奴役的人们开始反抗,开始像中国人那样强调“人”的伟大,佛学实际也是这样一支崛起的力量,西方尊崇的上帝在佛教的四十八重天中仅居九重天。世俗的人、主张入世救世的人,开始旗帜鲜明主张人的权利,好像就是西方历史上的“启蒙运动”,“人权”概念由此产生。佛教道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儒释道在“人权”问题上达成共识,即人可以成佛成仙,佛仙则自觉庇佑度化人。佛与仙都没有被赋予特权,即诱导一群人以“圣战”的名义去屠杀另外一群人。

71、其目的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走向的是一条科学理性之路。

72、正是这种区别,东西方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也有区别,很多人都发现,实际上东西方人都富于感情,可东方人总感觉西方人好象没有家庭情感,但同时又迷惑于西方人对人道主义的发扬。这种区别与矛盾正是其哲学传统思想在大众的价值观上的具体社会表现。东西方人同样有感情,但西方人的感情要求符合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不存在小养老的现象,人就也不应该;自然界的其他动物都会保护幼类的规律(尤其以群居动物明显),人自然也应该保护妇女儿童;……总之西方人的一切活动都要有自然规格的根源依据。

73、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工作通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