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抄42句)

发布时间:2023-07-13 11:33:22 / 作者:admin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从个人角度来说,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 “仁义”为个人树立了端正的三观。正如老师所讲:仁包括积极意义的忠与消极意义上的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并成为三观端正者的追求与底线。假如没有儒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有更加优秀的文化作为主流,以至于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更加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更趋近于圣人的高尚品格,我们不得而知!

3、应当肯定,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主题是现代化,单靠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完成这一现代化的任务,单靠中国传统文化也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这绝不等于说只有打倒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现代化,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自发地引导中国走入近代化社会,但中国文化的传统不必然与模拟、学习现代的政治、经济制度相冲突,东亚各国在学习现代化中的成功就是证明。

4、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5、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6、五场主题讲座,始哲学之源,流过中国哲学千年的发展脉络。我记得张教授对我们要善于批判反思、勇于质疑常识的勉励;记得郭教授细言孔子生平,深入为仁与礼的讲述;记得林教授解读孟荀思想上的分野,一一打开每一张同学提问纸条的可爱;记得何教授对程朱理学讲解和对天人关系的探讨;记得吴教授讲授时阳明心学深入浅出,引发了我对公学于当代之意义的思考。四场通识讲座更是异彩纷呈:我记得祁老师以鲁滨逊是否孤独为例,阐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记得徐老师讲述儒释道三家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记得以前就在b站上关注的“徐英瑾文史哲”栏目里的真人出现在面前,幽默诙谐阐述抽象思维对于我们具体生活的意义;更难忘沈教授在全场黑暗灯光中在屏幕前为我们指点宋画艺术哲学时内心之震撼与美的享受……

7、在亚洲,儒学文化与汉字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形成了特有的“儒学文化圈”。汉唐以后,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传入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日本的文字、建筑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很多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得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此外,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8、在哲学上,一般认为儒学作为修己治人的学说,作为伦理特色比较鲜明的学说,其思辨色彩并不十分突出,其实,在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儒家学说的哲理化倾向十分显著。所以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认为儒家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主义外无人生哲学。可以说,这种看法抓住了儒家哲学的本质特征。《易传》《中庸》等经典著作中蕴涵了丰富的思辨哲学材料,宋明理学家也吸收了佛家的思辨哲学与道家的道本论和“道法自然”思想。在儒家哲学中,“中庸”思想对后世的。思维方式影响最大。“中庸”是孔子及其后学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是他们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庸”与所谓的折衷、调和有别,它闪烁着辩证思想的光芒。儒家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儒家哲学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在教育上,儒家的影响可谓至深且广。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9、尤其是,战后东亚儒学文化圈内各国的经济起飞和中国经济90年代以后的高速发展,证明了后发现代化国家并不需要先经过文化的自我革命才能实现现代化,受儒家文化滋养的社会完全有能力在开放的空间实现现代化。

10、反对单纯追求文学形式的以辞为工”,反对文风上的华丽雕琢,而十分注重思想内容。当然,儒家的崇性抑情、重道轻文的文学思想,也给文学的自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11、在西方,学生提问不用举手示意,随时插话,打断老师讲课,属于正常;在中国就不行,孔子讲“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要人们平时要“居处恭”,“貌思恭”、“事思敬”。如按这些“礼”来教育,即使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青少年,也全被教育成循规蹈矩、蹑手蹑脚、千人一面的谦谦君子;再加上孔子讲“君子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鲜于仁”,更限制了人们对雄辩和沟通才能的发挥。这和我们改革开放时代提出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要求背道而驰。

12、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世界各种问题的重要启示。例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爱国的观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这些都是讲劳动、奋斗、创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都是讲革新、创造;“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都是讲勤俭节约;“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扶贫济困”,这都是讲的互助、关爱;“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讲的都是诚信;“和而不同”“,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和谐。还有,“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大体上我们今天能够碰到的各种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启示我们正确处理的思想资源②。

13、自然中国本土也有所谓宗教的传播和盛行,但是,无论哪一种外来宗教,它们都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与儒学接近的过程由于儒学的深刻影响,任何宗教都难以绝弃人伦,都不能不主动适应中国社会。佛教正是如此在传入中国后,佛教与儒学、道教之间有斗争又有融合,最后,佛教只能在尽孝、尽忠两大伦理观念上有所修正,才获得了民众的接受和理解,得以顺利传播。

14、从家庭与国家角度来讲,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 “礼乐”为集体稳定存在制定了典章制度,良风美俗与道德规范。儒学“生逢乱世”,并能够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扎根,成长,壮大。后又被西汉统治者作为官学“独尊”。其对于家国稳定存在作用可见一斑。而且,儒学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谐,友好相处。因此,儒学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价值。

15、古代中国文化结构由儒释道三教共同来维系,这三种文化形态在形式上相互补充,在保持各自特征的同时,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

16、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处处闪烁着儒家思想的光辉。如爱国主义,儒家思想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克己”是为了“复礼”;强调家国合国是家的放大,忠是孝的放大;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又如团结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很浓,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西汉董仲舒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儒家的“内圣外王”强调君子修身、“齐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观念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分裂不得人心,统一人心所向,这已成为我们反对民族分裂的广泛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又如爱好和平,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讲“和而不同”,讲“厚德载物”,讲“忠恕”,要求人们在处理君臣、父子、夫妻、邻里、朋友等“五伦”关系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里,最可贵的就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到对方想一想,以增进理解,营造宽容,多达共识,形成合力。现在,在国内提出和谐社会建设,在国际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坚持友邻、睦邻、富邻政策,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儒家“和”的思想能发挥更大作用。

17、   儒学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走出国门,儒家思想对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地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不仅有着传统的“四大发明”等先进科技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对人类近代文明也有过积极的贡献。

18、第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就璀璨,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我们过去对文化软实力认识不足,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和创新改造,致使未形成与当今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存有敬仰之心和自知之明,向全世界讲清楚中华文化的文化特色、精神追求、突出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19、范丹珩,《儒家“中和”音乐观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戏曲艺术》,2003年01卷,90-93页

20、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孟子、子夏、颜回等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庄子曾说真正的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君子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儒家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里没有死亡,没有世界末日。儒家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

21、儒家思想中的许多优秀成分溶入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2、我国目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严峻问题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赶不上物质文明建设,在近几年的四化建设中,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泛滥,国内出现了贪污贿赂、倒卖诈骗、一切向钱、假公济私、见利忘义等十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就不能不使人回想到儒家思想中的公私之分、义利之辩那些精华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益的,应该把它们继承发扬下来。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在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能做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23、儒家的作用,即使放在个人身上也不是立马见成效,就如同一个人熟读《论语》并没有马上成为君子一样,需要的是一辈子的体会反省和修身。放在国家层面也一样,儒家思想就像风筝的线,若有若无地控制着方向,有时候很用力,有时候却很放松。

24、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5、第坚持因材施教,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感染力。文化的传入与接受应该尊重对象地区和国家人民的基本语言文化习俗。我们应当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地多样性文化展开平等对话。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的思想精髓,要像孔夫子一样,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能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感染力。

26、“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思想文化基础。

27、汉武帝时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就适合做统治思想?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这倒是跟法家一样。但法家的维护不讲道理,其手段则无非绝对权威、阴谋诡计和严刑峻法(法家称之为势、术、法)。所以,法家之道为霸道,法家之政为苛政,法家之制为专制,法家之治为刑治。结果怎么样呢?秦帝国二世而亡。儒家则不同,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

28、中国传统音乐在严格定义下,是采用中华民族固有方法、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但我国流行音乐作为当今对我国人民影响最大的音乐群体,在现今西方音乐文化对我国音乐带来复杂影响的情况下,更值得我们从儒家的音乐观上对其进行反思。近年来,华夏文化自信在国民心中升起,我国当代音乐人也纷纷开始在流行音乐中注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作为音乐创作者,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我国传统音乐,了解它温柔的特性,和它重视国家风景、疆土山河、绘画意境表现的精神内核呢?

29、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播者。 

30、不管是不是新儒家的信徒,有一点是无须争辩的:儒家的“建制化”已经完全失败了,无法再为中国社会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影响全面的政治社会秩序,似乎也再无可能恢复那种主宰地位,这是分析儒家思想在现代化浪潮中前景的一个共识与基础。但是即便是这个成为“游魂”的儒家,凭其博大精深与两千年的底蕴,取精用宏,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因此社会中个体现代人格的建构则处于重要的地位。

31、   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32、在如此重视之下,中国古代的音乐得以发展,甚至造就奇迹。汉乐府等音乐机构促进了音乐发展,使得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诗经》中美好隽永的诗作得以流传至今;精美的乐器被制造出来,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这由64个编钟组成的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编钟组,是对先秦礼乐等级制度的完美体现,其“一钟双音”的制造工艺代表着世界范围内先进的水准,是世界民族乐器殿堂中的瑰宝。

33、如果从科学与民主来看,孔子本来非常重视好学博学,宋代以来的儒学特别强调格物致知,这些都为近代中国接引西方科学的输入奠定了基础。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虽然并未历史地发展为民主政治的设计,但在价值观上是可以通向民主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儒家思想与科学、民主没有冲突,是可以融合的。

34、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的重要意义,除了确立民族文化根源和发展文化传承以外,主要不是为推动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而是在社会层面上,满足社会秩序、伦理、文化、心灵的需要,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在政治层面上,探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构建共同价值观、巩固国家的凝聚力,积极地运用中国文化的资源以重建和巩固政治合法性。社会转型需要一种与之前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

35、汉代以后,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其实是建立在对秦灭亡的反省上,顺应了历史潮流,并非董仲舒一己之力。"独尊儒术"也并非以儒治国,法律仍然存在并不断完善,只不过是把儒家学说提高到"官学"的高度。

36、所谓中华文化的精华,就是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成分,具体的内容在习总书记2014年9月国际儒联讲话中已经表达为十五个方面,相当全面。

37、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38、   儒家思想认为“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主张“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人与天道的结合使人不能违背“天的旨意”,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法则,把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能够达到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有很大借鉴意义。

39、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由国际儒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协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我们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40、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41、同时儒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把学在官府变成了有教无类,这使得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传播到整个民族,可以为整个民族打下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