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佛法经典名句(摘抄54句)

发布时间:2023-07-06 12:22:29 / 作者:admin

佛法经典名句

1、1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奚望西生!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径中径又径》

2、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佛法经典名句)。

3、生活,如一面镜子,心中有,便有;心中无,便静;心中空,便悟。学会微笑,学会面对,学会放下,让一切随心,随意,随缘。

4、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5、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有名的语录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的语录,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佛家经典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佛教经典名句篇一切皆为虚幻。

7、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9、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0、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11、16)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3、1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二盗戒)--《梵网经》

14、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佛法经典名句)。

15、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16、200.菩萨摩诃萨知苦苦、坏苦、行苦,专求佛法,不生懈怠。行菩萨行,无有疲厌。不惊、不畏、不恐、不怖,不舍大愿,求一切智,坚固不退。--《大方广佛华严经》

17、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18、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19、9)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0、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源自:《华严经》

22、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23、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于中不惊不惧,云何于中广贪财利,云何于中耽淫嗜酒,云何于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啖,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命根尽时,一日二日至于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于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于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24、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25、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2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7、1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第二十六章)--《佛说四十二章经》

28、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四十二章经》

29、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30、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31、3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2、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源自:《佛本行集经》

33、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34、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35、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36、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源自:《瑜珈师地论》

37、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38、1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故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佛遗教经》

39、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40、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4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2、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43、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44、10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45、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46、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47、佛曰: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48、解析: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49、22)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50、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1、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2、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53、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