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21-30章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6-10章
3、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论语二十篇)。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6-10章(论语二十篇)。
5、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该句语出宋代王应麟所著的三字韵文《三字经》,此句相关选段原文如下:
7、在这章经文中,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很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
8、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
9、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0、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20章
1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1-15章
1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6-10章
1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21-26章
15、季氏: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16、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17、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1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6-10章
19、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四十二章x0926
20、一是深感社会变迁太快,但人们却似乎抛弃了部分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的缺失对社会生活的冲击较大。不展开论述,亦不举例说明。
2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21章
22、《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23、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2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2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31-38章
26、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2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0章
28、国学|文化|艺术|哲理| 养生 | 视觉|美文 |教育
2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6-10章
30、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3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2、《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3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34、论语二十篇文质之变大略如下:前十篇文而质,先礼后仁;后十篇先进而后进,质而文者也。前十篇《里仁》次《为政》、《八佾》,文而质也;后十篇颜渊问仁先子路问政,质而文也。前十篇孝悌为仁之本,周文封建也。后十篇颜渊屡空、与点之意,皆平民政治也,可谓贫而乐道者。前后文质大变之机,由《子罕》第九“唐棣之华”发起端,《乡d》第十末章“时哉时哉”明示之。
3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1-14章
36、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仲弓,子夏,子贡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37、《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3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39、乡d第十(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40、◆《惊艳的古诗词、古代情话(值得永久收藏)》
4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42、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4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21-24章
4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5、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46、在这章经文中,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很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
4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0章
48、二是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后,读《论语》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希望能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更好的拥抱未来。
49、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50、《乡d》记载了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情况,但多数记述没有主语。全篇只出现三次关于这个人的称呼,一开始是“孔子”,这个称呼统摄了接下来十数章这个人在乡d的礼仪生活,然后在中间康子馈药章出现这个人的自称名(讳“丘”)。还可以注意馈药章前面那一章,也即第一部分的最后一章是他乡问人,紧接着就是在下面一章称“子”,这个称呼统摄了一直到结尾的记述,而后面这些记述涉及的主题是君、朋友、车马、时变和迁徙。当这一部分也讲燕居的时候,却说的是“寝不尸,居不容”。因为这是在变中的燕居。
5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微子篇第1-11章
52、凌晨四点就醒了。想到今天要讲“《论语》的结构”,不妨把两篇读书札记发出来,供听众参考:“《论语》二十篇文质大略”,“《乡d》与《论语》前后十篇的文质之变”,都见收拙著《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5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6-20章
55、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6、白话文释义: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5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58、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