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朝花夕拾目录(摘抄72句)

发布时间:2023-09-21 09:32:11 / 作者:admin

朝花夕拾目录

1、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拼了性命,跑到深山里去采。

2、作者在东京与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 

3、《五猖会》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4、《二十四孝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的束缚、压制和摧残;《无常》一文中采用《聊斋志异》的讽刺笔法,揭露了人间没有公正的裁判,嘲讽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5、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 少年时 求学的地方。

7、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马虎。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10、“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11、《五猖会》中所写的迎神赛会上装扮的鬼物是 鬼王 。

12、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长妈妈 、 父亲 、 藤野先生 、 范爱农 。范爱农和“我”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横滨 。

13、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

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15、 为什么“我”“实在不大佩服她”(长妈妈)?

16、《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17、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 沈四太太 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18、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制的压制和摧残

19、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

20、第2038期 《会唱歌的河》第一章节选:加油,杨百米!

21、《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22、受封建思想毒害最深的两个妇女:长妈妈,衍太太。

23、《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24、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25、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2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

27、《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28、《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29、④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一九二六年四月,驻守在北京的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系军阀张作霖、李景林所部作战期间,奉军飞机曾多次飞临北京城进行轰炸。

30、《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31、“好。那么,走吧!”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朝花夕拾》的 《琐记》 。

32、③螺旋:像螺蛳壳纹理的曲线形;亦指机械名。这里形容世事的纷扰,也指作者内心的芜杂。

33、⑤《一觉》:最初发表于北京《语丝》周刊第七十五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九日),后收入散文诗集《野草》。

34、藤野先生是“我”在 仙台医专 求学时的老师。

3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36、 《猫·狗·鼠》写到了“我”的哪种生活经历( )

37、③一棵树高中语文教师群号:854447057

38、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39、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效仿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40、“我”在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 《荡寇志》 和 《西游记》。

4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42、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43、《狗、猫、鼠》写到了作者 养隐鼠 的生活经历。

44、《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45、《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46、 《猫•狗•鼠》中有关猫的故事有哪些?  

47、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48、A.养狗    B.养猫    C.养隐鼠    D.都不是

49、《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有。

50、  菜单中有大量音、视频和试卷等学习资源!

51、《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与《二十四孝图》相关的内容 。

52、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53、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54、A、长妈妈  B、阿长  C、阿妈  D、长妈

55、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56、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57、A.形象好看B.活泼诙谐C.能勾摄恶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58、⑥ (精华)初中语文:名著+分册汇总+知识点+写作

59、《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做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60、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 荆川纸 绣像。

61、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62、《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6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 私塾名 。

6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童年生活的乏味

65、《猫•狗•鼠》中“我”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66、“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写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话话描写的是 藤野先生 。

67、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68、答: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69、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 

70、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71、《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两篇写于南京,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