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庄子关于自由的名言(摘抄93句)

发布时间:2023-08-16 11:34:05 / 作者:admin

庄子关于自由的名言

1、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2、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庄子关于自由的名言)。

3、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奥斯特洛夫斯基

4、理想是火炬,点燃进取的心。理想是甘泉,滋润枯干的心。理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理想是光,为你照亮前方。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决总裁与书记不能解决的问题。——牛根生

7、●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8、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寻道,问道,得道。一路上有阿光老师陪你,懂你!

12、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13、就科学来讲,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14、原文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译文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事物是因为人们如此称呼而形成的。----《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之间的大美,四时之间的序列,万物的生忘枯荣都是因为自然的伟力,生死存亡,浑然一体,生息繁衍,自然天成,这才是真正和谐。)----《知北游》

15、●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庄子关于自由的名言)。

16、  这一人格境界的内涵可用“顺人而不失己”或“内直而外曲”(《人间世》)来概括。顺人即在表面顺从专制君主。在专制时代,对普通士人而言,这其实是不得不然的。《韩非子?说难》指出士人伴君有七种身危八种猜疑,且“人主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庄子?人间世》说国君们或“轻用其国”、“轻用民死”,或“其德天杀”,士人“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真乃“伴君如伴虎”。的确,在专制时代,无论是意在拯世济民、建功立业的志士仁人,抑或为了一己之荣华富贵、声色犬马的利禄之徒,只要一进入仕途,就如同“游于羿之毂中”,无时无刻不处于被降黜、贬谪、流放、杀头,乃至籍家灭族的危险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迫使他们不得不顺从专制君主,至少在表面不得不顺从。那么,在这种情势下该如何处世呢?庄子提出的方案是:顺人而不失己。庄子有一段为人所诟病的“名言”,其言曰:“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这常常被认定是庄子为混世主义者的“铁证”。如果庄子的思想仅止于此,纵然它不代表庄子本人的人格,亦可认定他犯了不可宽赦之罪。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论者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一句关键之语:“达之,入于无疵。”前三句所言只是“顺人”,此句所语乃是“不失己”,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不失己亦即“内不化”“内直”。顺人即“外化”“外曲”。《人间世》曰:

17、(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8、翻译:只要处于无为,万物就自生自化。忘掉你的形体,抛弃你的聪明,内心和外物都忘去,就与自然大气混同了。解去有为的心,遣去有知的神,无知的样子,像是没有魂魄。

19、技(业)精于勤,艺(行)成于思,艺术之道无速成之法。

20、整个人生就是思想与劳动,劳动虽然是无闻的、平凡的,却是不能间断的。——冈察洛夫

21、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22、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 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责。

2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24、(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25、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26、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幸福’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幸福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7、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马这种动物,它的蹄子可用来践踏霜雪,毛可用以抵御风寒。它吃草饮水,翘着后腿跳,这些都是马的真情性。纵使有高大的台和殿,对于马而言并没什么用处。到了伯牙出现,他说:“我会管理马。”于是他用烙铁烫它,剪它的毛,削它的蹄,烙上烙印,络头绊脚把它拴起来,编入马槽中,马便死去十分之二三了。然后,他又饿它、渴它,让它驰骋、奔跑、训练、修饰。马有衔铁的拘束,又有皮鞭竹策的威胁,马就死掉大半了。

28、  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以“道”为哲学的重要范畴并不是庄子的首创。春秋之时,老子与孔子分“道”扬镳,分别发展了“天道”与“人道”,将作为“道路”的“道”提升为一哲学范畴。老子之“道”对庄子之“道”的影响已为前哲所一再指明,不必重叙。但老子的“道”与庄子的“道”并非方圆契合。两者的区别在于:“老子的道,本体论与宇宙论的意味较重,而庄子则将它转化而为心灵的境界。其次,老子特别强调‘道’的‘反’的规律以及‘道’的无为、不争、柔弱、处后、谦下等特征,庄子则全然扬弃这些概念而求精神境界的超升”。“‘道’即为一种境界,‘道’的境界即人生的最高境界。”〔2〕

29、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0、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3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2、孔子说:“他们是游于方外的人,而我是游于方内的人,方外方内不一致,而我却派你去吊唁,这是我的浅陋粗俗啊。他们正与造物主为伴而遨游于天地一气之中。他们把生命当成多余的肉瘤,把死亡看成是痈疽溃烂,这种人哪里知道生死先后的不同呢?假借异物来寄托同一形体,忘掉了肝胆,忘掉了耳目,把生死看成了循环往复的变化,不知道开端和结尾。他们茫然彷徨于尘世之外,逍遥于自然无为的原野中。他们怎能湖涂地遵行世俗的礼节,以取悦众人的耳目呢?”  

33、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34、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德鲁克

3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36、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弟子规》

37、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8、  与此同时,庄子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嫉恶如仇,对社会进行严肃的批判。《人间世》曰:“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在宥》曰:“今世殊死者相枕也,衔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是故,陈鼓应先生称庄子为“整个世界思想史上最深刻的抗议分子。”〔5〕

39、庄子说:“不是的。他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不悲痛呢?但细想起来,起初并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也没有元气,存在于恍惚的大道里。一变而有元气,元气变化而有形体,形体进化而有了生命。今天她又变化而死亡,这种生死变化如同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她如今安息在大道之中,而我还呜呜地在旁边哭,这是不通达生死的道理,所以我停止了哭泣。”

40、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4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一一《刻意》

42、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43、有这样一个女孩,她不爱打游戏,也不喜欢追星,最喜欢的东西竟然是诗词和古典名著。

44、——李大钊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45、庄子名言故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46、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47、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要追求自由,因为他的自由精神所以庄子一生不追求做官,用功名利禄来束缚自己。庄子主张人之一生时间是有限的而对欲望的追求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是很危险的。

48、在平行宇宙的理论中,一个事件或者一个决定的不同发展存在于另一个不同的平行宇宙中,那跟自己一个一模一样的人,在另一个结果中有着完全不同的际遇,所以个性整个不一样。也许,我们不小心碰到了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赵庭谖。——关于发展的名言

49、知足者不以利而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作。一一《庄子,让王》

50、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51、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52、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5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54、  庄子哲学的第三重人格境界是士大夫境界。  首先有必要指明,士大夫人格境界固然是庄子人生哲学中不可割裂之组成部分,其精神意蕴与真人人格和隐士人格一脉相承,但是,不能将其与前二者混淆。从根本上讲,庄子不主张与统治者合作,反对士人入仕。这是不争之事实,除前引庄子及诸隐士言行外,还有许多证据。譬如《徐无鬼》中子綦听说其子将与国君同食而且会泽及三族时,竟然“索然出涕”,并说:“吾所与吾子游者,游于天地。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泣也。”正如父亲不能阻止儿子出仕一样,庄子亦深知他无法阻止士人进入仕途。毕竟,“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真隐士少而又少,大部分士人不论出于何种动机总得与统治者发生关系,一旦入仕就不能不承认专制制度的合法性,就不能不服从专制君主的意志,因之,庄子替他们(庄子称之为“游方之内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人格境界??士大夫境界。

5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5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58、●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59、在庄子看来,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死后又会变成别的物质。人死后的形体就是一堆烂肉,无需人为的厚葬,像动物一样死了就死了。天地就是棺椁,万物就是殉葬品,大葬不葬,自然而已,也就是“天葬”。这是无以加此的最高级的埋葬,对儒家倾家以送终、竭财以厚葬的风俗有批判意义,但又与墨家的“非葬”不同,墨家是从节用上反对厚葬久丧的。

60、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61、当一个人的心情愉快的时候,他便显得善良。——高尔基

6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63、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64、(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65、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任万物自生自灭,从宇宙本根的“道”那里来,死后再回归到“道”那里去。生死鬼神是大问题,连圣人都避而不谈,甚至也说不清。

66、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67、尧的诚意,许由看在眼里,但他仍然拒绝了这诱人的名利。他对尧说道:“小鸟建筑自己的巢穴,所需也不过几根枝条;而老鼠在小溪边喝水,也不过寥寥几捧。

68、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69、——拉·封丹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苏霍姆林斯基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

70、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71、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翁荣金

72、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73、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7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75、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有关保护本地文化,或者是非物质文化,或历史文化的名言警句。谢谢!!!5分保护历史文化的名言警句:

76、于是我们看到狮子一般的强者都在独自行走,只有牛羊那样的弱者,才成群。

77、(释义):有朝一日鹏鸟像东风一样飞起,就会去除一切障碍直冲九天云霄。

78、这就是军人,比任何信念都浪漫,正因为死亡与残暴如此靠近,因此浪漫执念的去守护自己扞卫的荣耀,就成了面对害怕的武器。每一个军人都彷佛一首诗,既无名渺小又伟大的历史史诗。是这些无名的木牌唤醒了下一世的人们,杀缛与权力搏斗的残酷,战争不该再存在发生。——伊能静

79、  无疑,道的境界(亦即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虚构之境界,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真人、神人是一理想人格,对于世俗之士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它、否定它,这是因为所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不包括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两重境界。孔子的理想社会形态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礼记?礼运》),其理想人格是“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圣人”人格(《论语?雍也》)。这“大同”社会亦是一理想社会,这“圣人”人格亦是一理想人格。这一点连孔子自己也十分清楚:他不只宣告自己不是圣人,“若仁与圣,吾岂敢哉?”(《述而》)并且他也否定了尧舜是圣人的提法,“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他承认:“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述而》)不仅孔子未见圣人,两千余载而下又有谁见过圣人?尽管如此,谁又能否认孔子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形态对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文化的巨大作用?庄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理想人格亦应作如是观。就庄子的理想人格而言,其意义在于:它体现了士人对精神自由的热烈追求,为宗法社会中的士人开出了一片精神层面的新天地,提供了一处精神栖息之所,填补了儒家所忽略的精神空间,是晚周理性意识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的理想人格对现实中的士人人格及中国文化结构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8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81、树根可以登大雅之堂,在工艺美术史上找到适当的位置

82、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83、在真实的生命,每桩伟业都有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84、白话释义: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85、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86、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8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88、有时候,心灵的自由,可以胜过他人口中的功名利禄。

8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0、(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91、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盖叫天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

9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