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巴金是中国现代什么家(摘抄53句)

发布时间:2023-08-16 11:33:11 / 作者:admin

巴金是中国现代什么家

1、《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走近巨匠|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3、一个18岁的女中学生陈蕴珍几乎通读了巴金所有的作品,深为感动,于是经常给这位年轻的作家写信,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

4、姜德明在《人民日报》上公开了巴金的呼吁,使得私人间的交流扩展到文学界,作家们纷纷响应这个号召。那又是一个春天,1981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发表了两篇跟文学馆有关的文章,一篇是巴金的《创作回忆录》后记,另外一篇题为《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议》,姜德明以编者的名义摘选巴金文章中谈文学馆的话,他说:“巴金同志文末提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在他写的《创作回忆录》之十一《关于〈寒夜〉》中也曾提及,现摘录如后,以见他的迫切心情。”随后姜德明又组织几位文学界重要人士撰文呼应巴金的主张,臧克家认为“建个文学馆,好”:“今天,读到巴金同志的文章,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举手赞成!”(14)罗荪转达茅盾和其他老作家的看法:“他非常赞成这个建议,并表示要把他全部创作资料提供给文学馆。”“这个倡议,还得到了老一代的作家叶圣陶、夏衍、冰心等同志的热烈支持。”(15)曹禺说:“它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更加地认识自己。这也将是祖国的一个荣誉。”(16)唐弢认为:“我赞成巴金同志的建议:这是回忆,也是前瞻!(17)

5、觉慧不作声了。他脸上的表情变化得很快,这表现出来他的内心的斗争是怎样地激烈。(按:其实这句“脸上表情变化很快”就够了,不用再说“内心斗争是怎样地激烈”了,后半句可删,这是巴金小说里边的普遍现象。)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最后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

6、巴金的举动和奉献,打动和感染了一大批老作家,特别是像冰心、李健吾、萧乾、汝龙等他的挚友,都迅速响应他的号召,把自己家里的“宝贝”捐献出来。冰心说:“我一生没有财产,最宝贵的就是前辈先生和中外朋友们赠我的他们的字画和著作。”冰心决定把它们全都捐给文学馆,“这馆是在我的好友巴金倡议下成立的……”(52)哪怕后来,他的朋友辛笛去世了,巴金也不在了,辛笛的家人还是把大量重要资料捐赠给文学馆。记得我曾问过辛笛的女儿王圣思,王老师回答:这是我爸爸生前答应过巴金伯伯的……

7、“文革”结束后曾担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从1978年开始写作《随想录》,对“文革”进行反思。2005年10月在上海去世,享年101岁。

8、这几天我想和朱子奇一同去找一下乔木同志,另外由延泽民同志去找习仲勋同志,千方百计先弄个过渡场所,现在的事,领导讲了话,下边照样不理,实在太不正常了。要扭转这个局面,还要花大力气。(27)(巴金是中国现代什么家)。

9、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瑞钰临近生产时,嫉妒、憎恨瑞珏的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求瑞珏去城外生养。高家克字辈担心背上不孝的骂名,也对陈姨太的办法予以赞成,他们让觉新照办。觉民、觉慧劝哥哥反抗,但觉新却流着泪答应了这一切。瑞钰难产而死,夫妻二人也没见到最后一面。至此,觉新终于有所觉醒,而觉慧则对家庭失望透顶,毅然脱离家庭。

10、今天我能来我心里很高兴,因为今天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开馆的日子,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应当有一个这样的文学馆,至少应当有一个。现在成立了,这是很好的事情,虽然规模很小,但是从今以后就会从小到大。

11、        当黑暗统治着大地,有人渴望光明却依旧在黑暗中匍匐,有人就拿起了斧头要劈出一道光来。(巴金是中国现代什么家)。

12、高公馆随着高老太爷的去世,家族的气数已尽。这里所发生的事情,让觉慧无法再承受。瑞珏的死亡让觉慧出走的心更坚定了。觉新看劝说无效,便决定支持他,帮他筹路费。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在去往上海的船上,他想象着: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13、(43) 巴金1982年3月15日致李致信,《巴金全集》第23卷第9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14、茅盾是我国杰出的革命作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躯之一。为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除了长、中、短篇小说外,还有剧本创作;翻译、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论著,茅盾的创作是从现实主义一一到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

15、1978年春天,巴金到北京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结束后留下来访友,很多老朋友都是劫后重逢。3月15日上午,两位在《人民日报》做编辑的朋友夏景凡和姜德明去前门饭店看望巴金,中午,他们又一起去晋阳饭店与在那里的袁鹰会合一起请巴金午饭。在去饭店的路上,喜欢新文学书刊收藏的姜德明同巴金谈起女作家罗淑:

16、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7、1922年,18岁的巴金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由此开始了延续60年的翻译工作。巴金自谦自己不是文学家,也不是翻译家。他写文章、发表作品,是因为有话要说。他对于翻译的作品有自己的选择:“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想借别人的口讲自己心里的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作品。”“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去打动更多人的心。”每次重读时,巴金仍然为这些作品感到激动,它们“仍然强烈地打动我的心”,仿佛那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作者的心还“在纸上跳动”。

18、刘子凌,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省茅盾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论中国现代戏剧中写实主义的起源及其两个面向》、《20世纪20年代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成立过程的再考察》、《论沈从文早期作品的文体演变》、《上海艺术剧社“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口号再思考》等,另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多部。

19、(48) 巴金1984年10月9日致杨犁信,《巴金全集》第22卷第47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8月版。

20、关于作家资料馆的事,……我想先写个缘起,请大家签名发起,再拟出个办法来,逐步促其实现,如可能,则在作协理事会上把这建议正式提出来,形成一个决议就更好了。(20)

21、如今,每当我面对门前刻有巴金的话的那块巨石时,我常常想到巴金故居所藏的给出版社的通用信笺,巴金要用自己的稿费来实现一个梦想,从那张薄薄的信笺,到这块巨石,到这么宏大的一座文学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追求理想者的信念和实践中实现了。每逢与巴老的手相“握”,推门走进文学的时候,我又想到他对文学馆第一任馆长杨犁说的话:“让我们大家为文学馆多多出力吧。文学馆会发展下去。中国作家的美好心灵会通过文学馆的发展而开花结果,我坚决地相信事业一定会大发展。”(58)薪尽火传,一种责任之外,还让人感到任重道远。

22、在今天的时代背景和文学语境中,隔着半个多世纪回望这些影响过一代文学大师的外国文学作品,当代的读者也会获得新的解读,正如巴金坚信“艺术的感染力取决于艺术家的真挚性”。

23、巨匠轶事|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24、最后只好接受手术。手术前夕,萧珊哭着对巴金说道:“看来,我们要分别了!”看着妻子饱受病魔摧残,两人相视无言,泪水相互交融,肝胆欲碎。手术结束后的第五天,萧珊离开了人世。

25、当然“封建”这个概念有点含混,容易使人误解。“封建”至少有三个定义,一个是《左传》说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朝的君主将亲信分封出去,建诸侯国。封建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特指中国先秦的分封建国制,也叫分封制。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里的Feudalism(封建制度),特指欧洲中世纪的9到15世纪的政治制度。中国自秦以后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分封制只是偶然的一种局部的存在。但在欧洲中世纪,公爵、伯爵的独立为王是一个主流制度。“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如在中国,地方诸侯城池,风不能进,雨不能进,国王必然能进。

26、(2)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7—8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

27、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奉行“作揖主义”,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28、所以觉民和琴的故事,比另外三段爱与死的悲剧更加重要,更加沉重。最后觉民和琴之所以获得“胜利”,只是因为老太爷临死前想见见孙子——反抗家长制唯一的胜利的可能性,来自于家长。这就让人细思极恐。再仔细想想,高家人,服从高老太爷,可以说是因为血缘,长幼有序,孝敬忠诚,不可违背。可是社会上也有“高老太爷”,并无真正血缘关系,甚至也不一定最年长最资深,为什么众人也会服从忠诚?这时就需要人们将趋利避害的利益权力关系,想象成、模拟成血缘、亲情或“共同体”。久而久之,甚至无意识中,对上无条件服从的忠诚的心理传统文化习惯,便从“家长治”变成了“家长制”。

29、巴金的原名和字源于《诗经·国风》中《召南·甘棠》的首句“蔽芾甘棠”。而“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

30、当鸣凤被告知她要被送到冯家当小老婆,三天里努力寻找觉慧商议对策,但觉慧似乎一直很忙始终没给鸣凤说话的机会,为了自己的事业,他经过一夜的思索决定将他曾经爱过的鸣凤抛弃;而纯洁的鸣凤回忆自己婢女悲惨的一生,想到所爱的人叫了声“三少爷”纵身跳进湖里。留给她的命运的不过九个字:捞起来,抬出来,就完了。

31、作品影响  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32、觉民被安排婚姻让他终于奋起反抗,选择离家出走。老太爷的权威受到了威胁,他一直在家高高在上,根本受不了人的反抗。这个封建大家庭最终也因他的逝世而分崩离析。各怀心思的众人,只想着多分一杯羹,闹剧此起彼伏,害得瑞珏分娩遭遇困难,最终只留下可怜的孩子。觉新的顺从懦弱是促使瑞珏逝世的直接原因,封建迷信和人性的自私是根本原因。这个时代的女性太悲哀了,一切都受制于家庭和社会。

33、(28) 巴金1982年5月13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5页。

34、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

35、(11) 巴金1980年11月25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77页。

36、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最近将他多年所藏书刊,信件、手稿等珍贵资料3161件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37、《家》体现了青年对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的向往,为了爱情和自由,每个人都做出努力,为之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从开始感到觉慧的活力,到后来愤慨觉慧的不争,最后欣喜觉慧跳出牢笼。也许三兄弟是三个人,也可能三兄弟就是我们自己,觉新是我们的奴性,听从他人的安排,然后为他人的安排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找到一个完美的解释。觉民是我们的理智,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握事情的尺度和理解他人。觉慧是我们的心,代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向往,心之所向,为之奋斗。

38、克明、克安、克定是高老大爷的儿子,觉慧是高老太爷的孙子。  

39、罗荪回信,谈到他在北京为此事奔走的初步成果:

40、书中描写的高家,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个旧式的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好的东西遭到无情地毁灭,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以及梅芬、瑞珏、鸣凤等青年女子的命运,最终都免不了悲剧的结局,而这一切都归咎于那个时代的封建思想。在那个封建社会里的太多的牺牲品,他们因无力反抗这一切而忍受着痛苦,甚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41、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色之徒,在外胡闹事发,以致阖家不宁。继又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陈姨太以封建邪说为由,强迫瑞珏去乡间分娩,致使瑞珏难产而死。至此,觉新才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42、巴金说“不想进入文坛”,意思是不会为艺术而艺术,巴金主张最高的技巧就是无技巧。他反对精心雕琢,他的文体特征:一是“我”(主语)特别多;二是人物说话时,有很多动作表情形容;三是全知角度里,作者有时直接跳进作品,比方写觉新不能进入瑞珏难产的房间,“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写到这里,意思很清楚了,有另一种东西在夺取他的妻子。但巴金是不肯停的,他还要明确说明:“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 这一大段的解释,分不清是觉新在想,还是作家在说。

43、巴金的设想能成功落地,跟在北京的老友罗荪积极奔走、大力推进分不开。那段时间,在他们通信中“文学馆”是主题词:

44、(57) 刘麟:《愚公“填海”——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之二》,《文学的怀旧》第141页。

45、后期,《火》《第四病室》《憩园》《寒夜》,都体现了对40年代中国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火》对抗战的直接描写,《第四病室》对社会底层黑暗的揭露,《憩园》对不平等社会的反思,《寒夜》对社会黑暗的控诉。

46、(15) 罗荪:《一项重要的文学建设》,《人民日报》1981年3月26日第8版。

47、觉慧被他们笑得有点发恼了,动气地答了一句:“无论如何,‘黑狗’总比李医生好,李医生不过是一位绅士。”

48、高家长房长孙觉新,他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老太爷的安排而与李瑞珏结婚。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梅出嫁不久后,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49、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1944年,与巴金在花溪结婚。1945年,女儿李小林出生。1972年,萧珊因患癌症去世。

50、那天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老被扶进会议室,刚一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立刻把右手伸进大衣左侧内壁的口袋里,踌躇了一下,终于掏出一叠钱,向着在身旁落坐的杨犁馆长说:“我最近得到一笔稿费,把它捐给文学馆。”

51、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小行星8315正是以他的笔名命名的。

52、考虑再我觉得成立现代文学资料馆比较有意义。我愿意捐献一笔钱(大约十万吧)和一些书刊、材料。只求政府拨给一所房子。收也好,放也好,这样的资料馆什么时候也需要。它只是一个资料中心,对哪一派都无妨碍。而且有了它,对旅游也有好处,还可以吸引外国的研究者。资料馆可以保存一些珍贵的材料如照片、信札之类。(21)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